威海市“十一五”期间海洋实现四个转变

来源: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   发布时间:2015-05-20 21:29:47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十一五”期间,威海市海洋产业增加值由十五末的295亿元发展到2010年的590亿元,翻了一番;水产品产量由183万吨发展到213万吨,增长16%,保持了适度稳定增长;水产品产值由175亿元发展到218亿元,增长24%;渔业总产值由423亿元发展到663亿元,增长57%;渔民人均纯收入由9300元提高到15020元,增长62%。海洋与渔业发展实现了四个重要转变:

一是海洋与渔业的作用和贡献由单一性向多重性转变。十一五之前海洋与渔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范畴,十一五期间这种作用得到不断放大和延伸,海洋与渔业不但成为全市农业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而且成为支撑带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从对农业的贡献来看,2010年,全市水产品进出口总额10亿美元,占全市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的60%以上;渔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从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看,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由十五末的25%提高到2010年的31%,提高了6个百分点,海洋与渔业的作用和贡献更多地体现在工业领域、旅游领域、环保领域、科技领域,发挥了多重作用,实现了多重价值。

二是海洋与渔业产业结构由低质化向高级化转变。捕捞、养殖、加工的产值比由十五末的11.62.2调整到2010年的12.13.5,捕捞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养殖业的主导地位和加工业的优势地位得到明显提升;渔业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比由110.4调整到11.50.5,渔业二产在整个渔业产业中的比重提高了50%,渔业三产则提高了10%,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产业层次更加合理,海洋与渔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三是海洋与渔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产值过亿元的渔业企业达到40多家,其中过20亿元的2家,有20多家企业成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市6家国家级龙头企业中有5家是海洋渔业企业。品牌化水平不断提高,“威海刺参”、“荣成海带”、“乳山牡蛎”等获得地理标志商标注册,渔业企业培植省级以上名牌产品50多个,其中国家级名牌5个。科技化水平不断提高,市政府与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共建了威海海洋研究院,全市建设海洋与渔业科技园区和基地50多个,其中国家海洋863计划产业化基地3个,深入实施了渔业科技入户,科技进步对渔业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四是海洋与渔业工作理念由注重开发向开发与保护并重转变。海域使用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海域使用“三项制度”得到全面实施,海洋开发与管理秩序明显改善。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海洋环保与生态修复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海洋与渔业资源的增殖、保护、修复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深入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累计放流渔业苗种40多亿单位,建设人工鱼礁20多处,建立了10多处海洋与渔业保护区,有力地促进了海洋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