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啸预警全球水平最高

来源:南方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1:29:50 

3月13日的小谷围科学讲坛上,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预报室主任白毅平和省地震监测中心副主任黄腾浪给约200名市民“恶补”海啸知识。日本海啸的惨景历历在目,现场气氛十分活跃,人们争相提问。
南海海啸浮标针对马尼拉海沟
观众:浮标是不是什么海域都可以放的?
白毅平:今天讲比较多的是海啸浮标,布设需要相当完善的论证。为什么要在南海布设海啸浮标,就是考虑到马尼拉海沟非常容易引起大地震。我们也通过数字模拟大概这个地方多长时间有地震,多长时间海啸波可以传到这个位置,都是通过计算之后才布设浮标的。并且也要考虑海上浮标布设在深海,现在南海是5000米水深,所以布设还是有一定的条件。
地震经验推测往往靠不住
观众:能否预测到比较近期的比如说一两个月可能发生的地震?
黄腾浪:地震预报有两方面,一个确实是很难预报,平常说气象预报首先要有很多机会验证,比如看到扁担出汗会下雨,确实是这样,还有蜻蜓低飞也是这样。地震则不同,地震有时候发生的时间特别长,没法验证,这次地震可以总结出来是前面有很多小地震,但是不知道下次是否会100年之后才能验证一次;还有资料很难,气象有卫星、气球看到云在动,已经从经验预报到了物理预报。但是地震没办法,一般地球的深度是很深的,地震只能探测到12公里,这只是很浅的距离,只能靠一些经验推测。有的认为地震之前水会有变化,但这种经验往往是不太可靠的。
1976年地震预报引恐慌踩死人
还有一个问题:假如说广州三个月内有6级地震,政府一般不敢发布的,当然首先我们没有这个水平,但比如我说有6级,一般老百姓搞不清楚6级和8级有什么区别,采用措施都是一样的赶快逃,那生产怎么办?还有其他的损失怎么办?所以地震消息的发布更多是社会问题。
1976年雷琼地区发布5级地震预报,人们都赶紧出去搭帐篷。消息最后扩大到广州,有半夜睡梦中大家跑出去踩死人,还有防震棚着火,经济损失达到1亿多元。所以地震预报有经济问题还有社会问题,目前还没有达到像气象预报一样实用的阶段。
最后就是,如果我们说10天内有地震,到第15天,你是否解除警报呢?这都很难。
预警只能尽量减少灾害程度
观众:日本作为预警系统最先进的国家,这次海啸损失仍然很大,预警系统到底有没有起作用?
白毅平:现在全世界海啸预警日本是水平最高的,这么高的水平仍然造成这么大的损失,原因有很多:首先这是局地海啸,震央离大陆很近,海啸在很短时间就来到,来不及预警。
另外,日本这一次预警系统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据我现在了解,纯地震的影响灾害损失已经减少到比较低的水平。这次震级是8.9级(编者注:日本已将地震震级上调至里氏9级),南亚地震也差不多是这个级别,当时南亚地震死了24万人,这次日本预警系统,包括民众防灾减灾应急训练都发生了作用,虽然损失现在还在统计过程当中,但还是相对比较小一点的。预警只能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而已,不能够完全避免灾害的发生。
日本有“举国抗震”措施
黄腾浪:日本有一个特点,城市化比较发达,一般地震其实有次生灾害,核泄漏、着火等。1923年关东地震造成的损失并不大,但是火灾烧死了很多人,一个是他们木结构建筑,另外是使用煤气。发生地震之后可以关煤气闸,地铁停止行驶,核电站也采取了紧急避险措施,提醒老百姓减少损失。还有老百姓经常受地震威胁,9日、10日已经有地震,大家心里有准备。日本是采取举国抗震的措施,从上到下都做了抗震设计,哪个环节缺少都不行,比如房屋不结实,震塌了再有丰富经验、救灾知识也没用。如果预警突然喊出来这里快要塌了,大家逃,如果匆匆忙忙都去挤,可能塌下来的伤害不大,人踩人伤害更大,就像柬埔寨踩桥事件,还有比赛的时候喊有炸弹在运动场大家都跑也踩死人,所以是几方面的配合。
海啸来了船千万不能靠岸
观众:为什么海啸危害比地震还大?
黄腾浪:建筑能抗震,但海边建筑再结实也没法避免被水淹,任你技术上再先进也没用。还有船,刚才也说到,海啸来了船千万不能靠岸,应该往深水区走,但很多时候是船开又开不出去,跑又跑不回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