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新亚欧大陆桥迎来“蓝色机遇”期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1:30:53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201114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给山东半岛区域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当大家在“面朝大海”看这个国家战略的时候,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日照市委书记杨军却在思考半岛蓝色经济区如何借助新亚欧大陆桥实现陆海统筹和东中西区域经济联动。

杨军代表认为,从全国发展大局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国家海洋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我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新亚欧大陆桥沿桥区域涉及郑州、西安、兰州等城市,是我国正在布局的中原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等重要经济区域的节点城市,整个新亚欧大陆桥发展可能会成为我国继沿海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后,新的经济隆起带,对于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新亚欧大陆桥合作对接将对统筹海陆发展、推进区域协调、拓展国民经济空间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杨军代表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新亚欧大陆桥已有较好的合作基础。近年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市与陆桥腹地城市的合作不断发展,随着青岛港、日照港与烟台港三个亿吨大港集疏运体现的完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贸联系日益密切。尤其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日照为联系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新亚欧大陆桥发挥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日照港运输的沿桥货物迅速增加,五年累计总量达到3.9亿吨以上,服务陆桥沿线地区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不断深化的区域经贸联系,为半岛蓝色经济区和新亚欧洲大陆桥开展更深层次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杨军代表认为,加强海陆对接是区域发展的内在要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面向海洋、发展海洋,离不开内陆腹地的资源和市场支撑;新亚欧大陆桥作为贯穿亚欧的国际大通道,一直把加大对外开放、谋求区域合作作为发展的基本出发点,融入海洋、向海洋进军,拓展新的开放创新平台,是陆桥区域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深化区域合作的重要方向。

据介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港路优势突出,海洋资源丰富,科教优势明显,海洋经济基础良好,2009年山东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19%,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海洋产业体系。新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长4131公里,辐射地域近36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7%,区域内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0%;中西部省区的主要农副产品、煤、油等能源,化工和矿产品,80%以上集中在新亚欧大陆桥沿桥区域。加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新亚欧大陆桥合作,形成海陆统筹聚合效应,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在经济区内的自由流动,对拓展拓展国民经济空间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应该提升对半岛蓝色经济区和新亚欧大陆桥发展的认识,从各个层面积极创造条件,积极促进半岛蓝色经济区和新亚欧大陆桥的发展对接。”杨军代表这样说。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杨军代表呼吁,充分发挥日照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作用。日照是连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新亚欧大陆桥的关键节点,在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区域合作中发挥特殊作用。要充分发挥日照海洋和港口优势,从产业、重大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快突破,增强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充分发挥日照港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港口扩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利用港口优势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市场和客户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快建设以日照港为核心的物流网络、散货物流中心、集装箱物流中心和海铁换装集装箱物流中心,在沿陆桥城市设立营销服务中心和“无水港”,增强港口辐射服务能力。加大改革创新发展平台建设,将日照港纳入区港联动试点范围,在现有保税物流中心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保税港区建设,并逐步向自由港方向发展,为陆桥沿线地区扩大开放开发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杨军代表同时呼吁,应提高海铁联运能力,携手共建“海陆一体丝绸之路”。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港口为龙头,沿线各大城市为支点,以大陆桥为轴线,大规模发展大陆桥的运营能力,减轻和消除交通运输瓶颈。要加快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对接,积极推动沿海铁路工程、日照支线机场建设,加快陇海兰新铁路的增能扩运建设,实施东陇海线电气化改造工程,实行干线铁路客货分流,畅通沿桥地区物流、人流渠道,尽快形成港口、铁路、公路、机场、管道、海洋航运为主体的现代化、开放型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做到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互相促进、互为补充,为陆桥城市构建海陆一体的丝绸之路。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一体化运输设备,加强运输装备系统建设,提高交通设施和管理一体化水平。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新亚欧大陆桥在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广阔的互利合作前景。”杨军代表说。充分发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优势、港口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市场开拓优势,积极推进与中西部地区在临港物流、现代装备制造、环保产业、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合作,使符合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的产业向西转移。中西部地区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和沿边优势,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发展高质量、高效益的资源开发,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增长。

据了解,现在的问题是,现在还没有建立权威性协调机构,整体聚合效应因此面临瓶颈。“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全局性协调,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杨军代表认为,加快区域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区域产业和资源数据库,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新亚欧大陆桥区域产业标准优先对接、产业信息优先共享,打造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的信息化共享平台。打破行政壁垒,实施相互开放的统一政策,形成平等竞争、互惠互利的宽松环境,使资产、信息、技术、人才等在经济带内更加自由地流动,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制定经济合作和区域性政策法规,规范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协调合作各方的利益,促进和带动相关地区的开发建设,推动陆桥区域联动开发,增强陆桥经济带的整体功能。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