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蓝天百业兴——看江苏沿海经济与环保如何协调发展

来源:张向冰   发布时间:2015-05-21 03:54:39 

在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之际,江苏省政府于10月19日召开了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江苏省副省长黄莉新指出,建设生态型沿海经济体系,是江苏在新一轮沿海开发中,调解沿海经济与环境保护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

江苏作为海洋大省,海洋资源极其丰富,沿海滩涂资源占全国四分之一。发展沿海经济具有明显的资源和区位优势。近年来,该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沿海水生资源保护、沿海港口建设与临港经济开发、水产品高效养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海洋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四。在“江苏新一轮沿海开发”中,如何使沿海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呢?本报记者采写了新闻通讯:《碧海蓝天百业兴——看江苏沿海经济与环保如何协调发展》。

港口,作为沿海经济发展的引擎,唯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把环保放在首位,才能唱好经济发展与环保协调发展这台“大戏”

有人这样比喻:分布于江苏沿海的连云港港是一位事业有成的青壮年;刚刚被批准为国家一类口岸的盐城市大丰港,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而南通市洋口港则如雄心勃勃的高考生。目前,这三大港口,正以其引擎之势,如火如荼地行走在江苏发展海洋经济的前沿。而在沿海开发与环保之间,他们又独辟蹊径,各出高招,唱出了一台协调发展的“大戏”。

目前,连云港正在实施沿海开发战略,特别是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迫切需要依托当地实际,选择一条科学环保的发展路径。连云港实施了一系列举措,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以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发展。加快调整经济结构主要是以生态资源为依托,打造自己的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培育临港生态工业。如建设特色园区,形成医药、材料、化工等地方产业企业群体等,此外还重点培育生态渔业、连岛生态海洋旅游业以及港口现代物流业。

盐城市本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重要资源的深刻认识,在发展港口经济中,始终把保护环境作为底线。早在1987年,大丰就曾拨款30万元在全国率先启动生态县规划与建设;1996年,大丰经济开发区被列为全国第一个生态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内200多个项目没有一个化工项目。目前,大丰港已启动新一轮生态规划,生态接力会继续进行下去。

南通洋口港作为如东县建设现代化生态型中等海港城市的重要依托,环境问题一直被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不管在总体规划中,还是在项目报批及工程建设中,如东人始终坚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绿色环保和生态文明,努力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社会体系,不断优化洋口港综合发展环境,确保实现洋口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打造外向型沿海渔业产业,是江苏沿海水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建设高效渔业的“撒手锏”,就是建设生态型渔业资源,确保水产食品既环保又安全

高效沿海渔业是江苏沿海经济的亮点。随着江苏省沿海渔业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高,一场围绕生态、质量和品牌为中心,全力打造有江苏特色的高效、外向、生态、安全渔业的战役,已经在江苏打响。

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宋家新局长告诉记者,目前,由于大力发展高效特色渔业规模化工程,江苏省已初步形成了沿海、沿江、湖泊三位一体的生态型渔业体系。建设高效渔业的“撒手锏”,就是建设生态型渔业资源,确保水产食品既环保又安全,让人们吃上“放心牌”水产品。

据统计,2006年,江苏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05万吨,渔业产值(一产)552亿元,全省渔民人均收入达到7500元。“十五”以来,江苏省共组建了 60多个国家级、省级水产养殖标准化示范区,578个水产品已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在江苏省紫菜协会的积极推动下,我国还成功地打破了日本紫菜贸易壁垒,同时加快了在东南亚等国家的水产品市场拓展力度,连续5年在香港、新加坡等地举办了江苏大闸蟹推介会。沿海地区的文蛤、紫菜等水产品产量和产值多年稳居全国之首,有效地推动了江苏沿海渔业经济快速发展。

为保护海洋水生生物资源,维护沿海生物物种生态体系,江苏采取的做法是:坚持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力度。仅在2005年~2007 年期间,该省共投入3000多万元,向近海适宜区域放流鱼虾蟹贝类等苗种6.5亿尾(粒)。组织实施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作,有效控制了捕捞强度。 2002年~2006年,该省实际减少船只2497艘,涉及转产渔民一万多名。

9月27日,江苏省海洋环保法律之剑闪亮“出鞘”。在新一轮沿海开发中,要经济进一步发展?还是要“蔚蓝”海洋?这道“选择题”摆在了江苏面前

潮起潮涌的江苏沿海开发,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海洋环保法律之剑也随之“出鞘”。今年9月27日,经江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32次会议审议通过,《江苏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下简称《条例》)正式出台。

在今年的江苏沿海开发会议上,江苏省委省政府曾明确指出,绿色生态环境是沿海地区的生命线和高压线,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在江苏沿海,要建设面向国际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带、现代沿海城市带和生态旅游风光带。如果沿海经济发展起来了,但沿海生态环境破坏了,海洋污染程度加剧了,这样的开发是失败的开发。

的确,江苏近岸海域早已不再“碧蓝”,连续三年,国家海洋局“严重污染海域”的“帽子”沉重地压在江苏近岸海域头上。《2006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告》显示,江苏省近岸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已达1.3万平方公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已发生多起贝类、紫菜养殖大面积死亡事件,养殖渔民损失惨重。在2005年和2006年,连云港附近海域还相继发生了大面积的赤潮。

据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多年的监测数据显示,海洋污染物有85%以上来自于陆源污染,而从陆地入海的污染物,有的是直接排入海洋,但大多数污染物是经过河道再流入海洋。

为了从“源头”根除这些污染海洋的“毒瘤”,《条例》规定,禁止在沿海陆域内新建不具备有效治理措施的化学制浆造纸、化工、印染、制革、电镀、酿造、炼油、岸边冲滩拆船以及其他严重污染海洋环境的工业生产项目。对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主要入海河流,实行行政区界上下游水体断面水质交接责任制,并纳入地方政府环境保护任期责任目标。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