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与干旱

来源:舟山科普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1:37:04 

是什么原因导致西南5省世纪大旱,海洋与干旱之间存在联系吗?

2010年春季,我国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面临世纪大旱,严重旱情导致6130多万人受灾。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长时间、大范围的旱情?专家分析,海温异常是主要原因之一。

“高温少雨是西南地区出现干旱的最直接原因。”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王永光认为,从大气环流形势看,入冬以来,南支槽(低纬度地区活动的低槽)偏弱,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比较弱,致使水汽供应不足,加之南方地区气候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响应滞后,西南地区容易出现气象干旱。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钱维宏同样认为,暖湿气流偏弱是导致干旱发生的真正原因,“海陆风的形成需要有海上和陆上的温度对比。一边温度高了,一边温度低了,才会形成海陆风。有了这个风以后,把海上气流吹上来,吹上来才能有降水。今年印度洋海温高,陆地上特别是中国北方或者东部地区冬天都比较冷,不利于海风的形成。在这样的原因下,就会影响大气环流。”

持有同样观点的专家不在少数。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研究员王劲松表示,去年6月以来,中东太平洋海域一直增暖,处于厄尔尼诺状态,这种海温异常影响印度季风减弱,导致西南干旱发生。去年入秋以来,西南气流偏弱、水汽输送少造成降水偏少、气温偏高,这是云南等地产生持续气象干旱的直接原因。四川省气候中心主任马振峰认为,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向东走,将热带水汽带走,导致我国东部降水较多。与之相反,热带水汽减少,由南方进入到西南的水汽也偏少了。

以上专家观点近日得到了官方印证。中国气象局在近日召开的4月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西南干旱成因主要在于,自去年秋季以来,由于青藏高原上空的气压场持续偏强,其南侧的印缅槽(影响我国南方地区的低槽)活动长时间明显偏弱,使得形成我国西南地区降水的印度洋水汽输送特别弱。同时,北方冷空气活动路径偏东,很难渗透到云贵高原腹地。上述结果导致我国西南地区冷暖空气很难交汇,造成降水持续偏少。

海洋对干旱的作用不可忽视,早在1998年至2002年期间,降水持续偏少,温度持续偏高,造成北半球中纬度包括美国、地中海、欧洲南部、中亚和西南亚广大地区出现大范围的干旱现象,这都与海洋的影响有关。在此期间,热带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明显持续偏冷,而热带西太平洋及印度洋明显持续偏暖。源自于海洋的拉尼娜现象使美国南部经历冬、春季的干旱,使欧洲西部和地中海地区全年出现干旱,而东太平洋热带海表温度异常偏冷,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异常偏暖则引起亚洲干旱。科学家对1998年至2002年期间的海洋特征分析表明,伴随着热带海洋表面温度本身异常分布的不寻常持续,广泛分布的中纬度干旱与热带海洋的关系十分密切。

2006年,非洲东海岸 (印度洋西部)各国频发洪水,上百万人流离失所;2007年,澳大利亚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小麦出口占全球1/3的澳大利亚小麦产量减少一半。2008年春天,澳大利亚再遭大旱,第一大河达令河失掉约一半的水量。据日本研究人员分析,2006年至2008年连续3年出现了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这种现象是指印度洋热带海域东部海面的水温变低,而西部海面的水温升高,这正是导致那几年澳大利亚频发干旱天气的原因。

厄尔尼诺现象也是导致极端气候出现的重要成因。厄尔尼诺现象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的大范围持续异常增暖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至6℃,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现象。对于我国而言,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易发生干旱,次年易发生洪涝,如1997年的干旱和1998年的特大洪水。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