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经济区:齐鲁大地新名片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近日,山东省政府在北京举办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恳谈暨项目推介会。这是继2月4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山东首次在京举办的项目推介会。期间,本报记者就如何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相关话题,专程采访了山东省省长姜大明。
充分发挥“山东优势”
姜大明表示,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于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加快山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对促进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意义更加深远。”在姜大明看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提升山东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大机遇。
他向记者介绍说,山东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海洋产业基础较好,海洋科教力量集中,是我国发展海洋经济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这为充分发挥“山东优势”,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加快形成全国新的经济增长极,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
“蓝色经济区具有半岛型地理特征优势,是海陆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的最佳试验区,有利于形成海陆统筹、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增强海洋经济对蓝色经济区乃至全省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省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提升山东在全国沿海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会吸纳更多的先进生产要素聚集,将会带动全省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发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全省优质资源的富集地带,也是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有利于加快引进国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智力资源,提高山东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姜大明说。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毫无疑问,这“四个区”的战略布局明确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定位。
姜大明表示,围绕推进“四区”建设,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任务。他说,山东近海海洋生物种类繁多,鱼、虾、贝、藻、海珍品资源丰富,海洋渔业产量多年来居全国首位。要充分发挥渔业大省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水产养殖业、渔业增殖业和现代远洋渔业,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水养殖优良种质研发中心、标准化健康养殖园区、出口海产品安全示范区和海洋牧场示范区,打造一批国内远洋渔业基地和海外综合性远洋渔业基地。
姜大明认为,山东海洋生物、装备制造、能源矿产、工程建筑、现代海洋化工、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具有比较优势。
今后山东将突出发展海洋运输物流业和海洋文化旅游业,打造以青岛为龙头的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文化、体育产业基地和国际知名的滨海旅游目的地;涉海金融服务业要加快引进金融机构法人总部、地区总部和结算中心,探索组建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大型金融集团;涉海商务服务业要大力发展软件信息、创意设计、中介服务等新型服务业态,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
提高经济支撑能力
在姜大明看来,构建快捷畅通的交通网络体系、配套完善的水利设施体系、安全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和资源共享的信息网络体系,是提高蓝色经济区发展支撑保障能力的重要任务。
――交通网络建设要按照优化布局,强化枢纽,完善网络,提升功能的要求,加快推进港口、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在中心城市建设一批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无缝对接的综合运输枢纽。
――水利设施建设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举,加大供水设施建设,提高区域的供水能力、水资源调蓄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加强防洪防潮设施建设,构筑安全屏障。
――能源建设要围绕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利用效率,大力发展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推进海阳、荣成核电项目和烟台核电研发中心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换代,促进三网融合发展,构筑智能化、宽带化、高速化、国际化的现代信息网络;加快实施数字海洋工程,建立各类海洋信息库,完善海洋信息服务系统,依托信息化提升海洋综合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