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说 “环评”何时不再形同虚设

来源:万言   发布时间:2015-05-21 03:55:02 

终于知道了为什么中国的水污染会越来越重,是我们治理环境的体制出了问题,如:环评。近日,国家环保总局对工作质量较差以及内部管理体系不健全的5家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进行了处罚。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受处罚的毕竟是少数,类似不合格的机构肯定还有。以此推之,现在的环评还能有多少可信度、公正性。

近几年来,由于《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施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预防和控制新污染源,防止生态破坏,改善环境质量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但其中一些环评机构表现出的太多丧失气节的逐利行为,也使环评成了走过场,几乎所有项目都可通过,弄虚作假者不在少数。明明是对当地环境有影响,却说成是无碍大局,甚至无影响;明明是不适宜建设,却信誓旦旦地说是必需。这其中有评审专家的不负责,也有审批者的渎职。加之目前尚无完善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出了问题,谁也不用承担责任,其结果可想而知。特别是不当受益者即是决策者、操作者时,他们所考虑的自然多是自身利益,而受害者又没有发言权,甚至知情权,于是,环评成了评审者与被评审者之间的一单生意,形成了利益链。最终,项目如愿开工、评审专家名利双收、环评部门的腰包鼓了、项目所在的地政府的政绩也有了,各得其所,皆大欢喜。而遭殃的一定是环境,受害的一定是当地百姓。“局部好转,整体恶化,前景令人担忧”,这些环境质量报告中的评价说明目前的环评已形同虚设。

也难怪,如果环评都公正客观,完全按标准办了,那么就没有了污染企业,没有了污染企业,环保部门找谁收费去?少了建设项目,地方的GDP如何提高?这也就是为什么尽管我们已有各种环保政策、规定,有各类环评的标准、机构,也不乏相应的技术手段和条件,更有各种整顿处罚频频出击,但依然不能阻止环境的加剧恶化,不能驯服污染这匹脱缰野马的原因。

目前,在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环境事故进入高发期、群众对环境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的情形下,环评显得更为重要,已成为保护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做到公正、客观、规范,有公信力,还需要环评部门用行动来践行他们本应承担的公共责任。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