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外国商船穿梭古港成就广州贸易中心地位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21:44:11 

广州海珠区黄埔古港遗址

保存在美国博物馆的外销画记录了当时广州贸易的繁荣

学者研究认为:18世纪19世纪的广州是全世界最大的通商口岸

在广州海珠区黄埔村,有一个黄埔古港,这里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明清时期,黄埔村逐步发展成为广州对外贸易的外港。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全国设江、浙、闽、粤四海关,粤海关就设在今天的黄埔村里。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关闭江、浙、闽三地口岸,仅保留粤海关,指定广州为唯一对外贸易口岸,即“一口通商”,此政策延续了83年,黄埔古港进入鼎盛期,成为当时中外贸易商船唯一停泊地,更是世界财富汇集地。

近日,广州日报“海上丝绸之路全球寻踪”大型报道采访团队从黄埔古港出发,分赴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地,探寻广州古港的风云往事与“世界足迹”。

18世纪后半叶,平均每年60多艘巨大的商船,载着来自世界各国的商人与商品在黄埔古港相会。而今,喧嚣已远去,黄埔古村却仍静静地矗立在珠江之滨,经过大力整治和完善,黄埔古港和粤海第一关纪念馆已成为广州著名历史文化景点,整治后的黄埔涌将古港、古村与琶洲塔、会展中心乃至广州塔连成融汇广州古今经贸发展的景观带。

广州市、海珠区正着力对黄埔村进行保护,大力发展黄埔古港古村文化旅游区,并将开辟专题纪念馆还原黄埔古港和古村辉煌印记。

广州盛景:五千商船泊古港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近代革命策源地、岭南文化中心地、改革开放前沿地,更是千年商都。黄埔古港所在地今属“琶洲街”。近年来,这里因广交会而连通全球。早在200多年前,这里就已是千帆竞发的繁华商港。当时,历经长途航行到达中国的外国商船,绝大部分都在黄埔港登岸,船上的货物再从广州输送到全国。陶瓷、丝绸、茶叶等中国特产也从这里流向世界。

据《黄埔港史》记载,从1757年至1837年,也就是广州作为“一口通商”外贸口岸的80余年间,停泊在黄埔古港的外国商船计有5107艘。广州,从这里开始连通世界。

贸易中心:汇聚近百万人口

外贸史专家、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黄启臣说,177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说过,“中国的国内市场,在范围上或许不小于欧洲所有国家市场的总和。”直到1820年,中国GDP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4%,当时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当时大部分中国外销商品都是在黄埔古港装载上船运往世界各地。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副馆长、历史学博士黄海妍认为,从乾隆年间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广州一直是全球贸易中心城市之一。

黄埔古港辉煌的时期,广州城市经济也高度发展。贸易的空前繁荣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增。根据《规划广州》(林树森、戴逢、施红平、王蒙徽、潘安著)记载,1850年广州人口总量已达80万,位居世界第四,仅次于伦敦、北京、巴黎。

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广州居住的人口中,还包括了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据《广州与世界》(王晓玲主编)记载,由于广州市场俨然是一个“聚宝盆”,不少美国商人在此经营若干年后,即可赚得足够下半辈子衣食无忧的财富,因此,有的美商回国以后,即过起了富足悠闲的生活,旗昌洋行的顾盛就是其中一例。

古港见证:最大的通商口岸

1819世纪的广州是全世界最大的通商口岸。”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谭元亨认为,1700年到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所占比例也从22.3%增长到32.9%,这个时期广州的外贸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断上升。“当时欧洲各国都拿着大量的银元到广州来购买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所有与东方相关的贸易都在广州完成,这是伦敦、阿姆斯特丹等港口不能比拟的,广州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通商口岸。”

海上丝路

全球寻踪

“广州是世界级的港城,中西文化荟萃之都。”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张磊说,世界从黄埔港进入中国,中国从这里走向世界。外贸同时对经济、文化产生巨大影响,使广州成为了名副其实中西文化荟萃之都,巩固了岭南文化中心地的地位。

张磊认为,更难能可贵的是,见证广州贸易辉煌的黄埔古港、古村都保存了下来。“对古港、古村进行保护是极重要的事,这里就是广州作为千年商都的最好见证,是广州商业文明、海洋文化、华侨文化等诸多研究的交汇点。”

世界最佳:做生意最方便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广州市文史馆馆员赵立人认为,黄埔古港时期各国的对华贸易,促进了西方国家的崛起。

黄启臣研究发现,当时外国商人普遍感到在广州做生意比世界其他地方更方便、更好做。他在《中国在贸易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中引用了《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的记载:1830年英国下议院关于对华贸易的极为重要的审查委员会会议中,几乎所有出席的证人都承认,在广州做生意比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加方便和容易。

兴“走广”:银钱堆满十三行

黄启臣说,外贸兴盛的另一影响是,中国各地和广东省内各地的商人也集中到广州进行进出口贸易,名曰“走广”。那个时候,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人络绎不绝前来广州做生意,使广州成为商品贸易全球化的中心市场,呈现出对外贸易一片繁盛的景象。当时民间流传的一首诗:

广州城郭天下雄,岛夷鳞次居其中。

香珠银钱堆满市,火布羽缎哆哪绒。

碧眼蕃官占楼住,红毛鬼子经年寓。

濠畔街连西角楼,洋货如山纷杂处。

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

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

“银钱堆满十三行”——汇聚在当时广州的财富究竟有多惊人?据《千年国门》记载,道光二年(1822年)西关大火,烧毁15000余户民居、11家洋行,十三行火燃七昼夜,所存白银和洋毫统统烧熔,流入水沟,竟结成一条长至2里的银带,是为“银河奇观”。

当时摄影术尚未出现,许多中国的画师便瞄准这一商机,借鉴西方透视法、明暗法等绘画技艺,以写实的绘画风格,创作出大量表现广州等地风土人情、生活场景的外销画。保存至今的各种外销画中,尽显十八九世纪广州社会风貌,如耕织养蚕、采茶捕鱼、交通工具、瓷器生产、街头买卖、节庆习俗、戏剧表演、刑事处罚、花鸟鱼虫等等。

中心市场:贸易体系交织

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志伟教授说,1830年前后,广州在世界贸易体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当时,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朝贡贸易体系和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在广州交织,而世界贸易体系对全球现代化进程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广州的实践培养了大批对外贸易从业人员。

《广州简史》主编、原广东历史学会副会长杨万秀研究员说,广州自唐代以来就是对外贸易重镇,由于当时中国经济占全世界经济比重大,广州尤其是黄埔古港在世界贸易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广州是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第一大港口、国际贸易大港、大都会。”黄启臣说,当时,中国丰富的商品对推动贸易全球化起了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直到1820年左右,中国在世界经济史上是占着首要地位的,是世界经济的中心,而广州正是贸易全球化的中心市场。

他说,当时来黄埔港停泊的商船数量之多令外国人为之惊叹。他引用1769年英国人威廉·希克的感叹:“珠江上船舶运行忙碌的情景就像伦敦桥下泰晤士河,不同的是,河面的帆船形式不一,还有大帆船。在外国人眼里,再没有比排列在珠江上长达几里的帆船更为壮观的了。”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