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千上万种海洋鱼类中,有一种形态奇特的鱼,它长着两只特别宽大的像鸟儿翅膀般的胸鳍和两个乌黑明亮的大眼,它就是人们俗称的“飞鱼”。在热带大西洋水域中有一种飞鱼,体长约20厘米,近乎圆筒形,青黑色,腹部灰白色,胸鳍特别发达,一直延长到尾部,像鸟的翅膀;腹鳍叉形,下叶比上叶大。这种飞鱼飞高可达11米,飞行距离可达1000多米。
在距我国广西北海市约67千米处,有一带浅海水域也有一种飞鱼,每年6至7月间,这一带海区,成群结队的飞鱼,时而展翅飞翔,时而跳跃在海洋中,渔船经过这里,可以看到成群的飞鱼如同鸟群,离水面7至8米自由飞翔。
当你乘船在我国黄海、东海或南海航行时,便可亲眼目睹“飞鱼”跃出水面,展鳍飞翔,甚至会飞上船来,降落在甲板上。飞鱼的长相很奇特,它的胸鳍特别发达,很长,像鸟类的翅膀一样,向后伸展到尾部。它的尾部下叶比上叶长,整个身体很像一只织布用的长梭子,背部的颜色同海水相仿。飞鱼喜欢在海水的表层活动,它们在蓝色的海面上扑浪前进,时隐时现的情景,很逗人喜爱。
飞鱼靠它流线型的体型,在海中运动速度相当快。通常每小时达40多千米。它“飞”出海水面时可达4至5米高,可在空中停留10秒钟以上,如果碰到顺风顺水,每次能离水“飞行”300米左右。
飞鱼为什么会“飞”?鱼类学家经过对暖水上层的飞鱼的长期观察,并用高速摄影机揭示了“飞行”的秘密。科学家认为飞鱼飞翔的本领,一是源于它们具有流线型的体型和一对鸟翼状的胸鳍,而且肩带和胸鳍肌肉特别发达,这是它们飞翔的基本条件。而是它们常栖息于水的表层,游泳迅速,行动活泼,善于飞跃。飞鱼的飞行过程是这样的,它在准备离水上升前,首先在水中以高速度游泳,这时,它的胸鳍都紧贴在身体两边,好象一只潜水艇,然后它用尾部用力拍水,产生强大的冲力,突然跃出水面,整个身体像箭一样向空中射去。飞鱼腾出水面后,张开又长又宽的胸鳍与腹鳍向前滑翔,姿态极为优美,它的“翅膀”并没有煽动,而只是靠尾部的推动力在空中做短暂的“飞行”。胸鳍只能起到降落伞的作用,所以不能控制速度和方向,有时下降时落到航行中的船上,成为船员意外的收获物。有人曾做过实验,它们将飞鱼的尾鳍煎去,再放回海里,由于它没有像鸟类那样发达的胸肌,不能煽动“翅膀”,所以,断尾的飞鱼再不能腾空而起了。飞鱼飞翔的目的,主要是自卫,以逃避凶猛鱼类和海鲀的追赶,或靠近船只受惊而飞,但有时也会无缘无故地起飞。
“飞鱼”以微小的浮游生物为食。平时,它并不轻易跃出水面,只是在遇到敌害时才施展“飞”的本领。然而这一招并不保险,有时它跃出水面滑翔时却巧遇空中飞翔的海鸟,而成为海鸟的美餐;有时它会撞到礁石上或落到甲板上而丧生。飞鱼具有趋光性,若晚上在船的甲板上挂盏灯,成群的飞鱼就会寻光迩来,如飞蛾扑火,撞昏在甲板上,有时一小时可拾起一箩筐。这也成为一种灯光诱鱼的办法。飞鱼死后两个鳍往后斜竖起,活像喷气式飞机。飞鱼的肉特别鲜美,是餐桌上的上等菜肴。飞鱼的天敌是(鱼其)鳅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