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是我省现代渔业发展的关键阶段。作为现代渔业的着力点和重要抓手,全面推进规模集中、机制灵活、产业齐全、生态高效的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对于发挥优势,拓展空间,提升质量,促进我省渔业由传统向现代、由大到强的新跨越意义重大,任务迫切。
一、现代渔业园区的丰富内涵
渔业是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渔业园区是推进现代渔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参照农业现代化应具备“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的物质装备、高效的组织方式、完善的服务体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等鲜明特征,借鉴现代农业园区的概念内涵,根据渔业生产特点,结合我省渔业发展现状和基础,我省现代渔业园区的内涵界定应从以下方面理解和把握:
规划上,综合利用资源潜力、区域特色、产业基础、科技力量等优势,集聚土地(水域)、科技、资金、人力、政策等要素,按照管理现代化、环境生态化、经营规模化、产品安全化、营销品牌化的标准高起点谋建。
定位上,以推进渔业现代化为目标,坚持科技先导,以科技培产业,以产业育企业,以企业托园区,以园区带农户,促进渔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打造区域优势和竞争优势,提升产业素质。
模式上,坚持“规模集中、生态健康、设施先进、技术领先、特色鲜明、高效开放”的建设模式。坚持“政府投入推动、企业开发主导、渔民广泛参与”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集产加销配套联动、科技孵化、博览展示、服务休闲、强渔富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渔业园区组织形式。
二、建设现代渔业园区的重大意义
(一)有保有拓,现代渔业园区是圈定我省渔业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工业污染和占用渔业海(水)域、压迫渔业发展空间是渔业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园区,通过集中投入、规模开发和效益提升,出亮点、见成效,调动地方政府规划开发的积极性,既能划定渔业生产水域,保护现有渔业生产空间,维护渔民权益;又能进一步加大海底空间、荒碱涝洼及塌陷地、黄河故道和内陆湖库等宜渔资源利用,拓展渔业发展空间,达到我省渔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双赢效果。
(二)有转有调,现代渔业园区是实现我省渔业振兴的重大举措。通过园区建设培育优势和特色,适度扩大海参、鲍鱼等高端消费渔业,膨胀扩大市场,实现高值高效;稳定发展大宗贝类、四大家鱼等大众生活渔业,巩固主导市场,实现规模高效;积极拓展常规品种健康生态增养殖等品牌渔业,积极开拓市场,实现高质高效,全面提升渔业发展质量。通过园区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注重一二三产业衔接协调,利用园区提供的平台,优化渔业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资源配置,加强渔业关键技术攻关,提高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整体提升渔业产业素质,有力地推进我省渔业振兴进程。
(三)有点有面,现代渔业园区是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有力保障。围绕园区渔业发展,发挥园区产业集聚优势,培育一批骨干型、出口型、成长型渔业龙头企业,提升企业效益。借助渔业振兴规划和渔业“双十”工程实施,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现代渔业园区(基地),大力发展区域“一园一品”优势特色渔业,提高渔业效益。坚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以园区产品、技术和服务为纽带,利用园区产业平台优势,吸纳更多的渔业生产经营者进园生产、依园生产、合作生产,辐射带动周边渔户,促进渔民增收。
三、现代渔业园区的发展类型
农业园区按功能划分为农业科技园区、设施农业园区、都市农业园区和休闲农业园区等多种类型。由于渔业生产的多样性、复杂性和资源限制性(必须具备水源和土地资源),现代渔业园区发展类型必须综合考虑我省渔业发展现状和资源潜力。“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应着重发展现代渔业综合示范区和现代渔业主导示范区两大类型的现代渔业园区。规划时要坚持差异化建设标准,综合考虑沿海和内陆渔业生产方式的差异。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发挥特色,错位发展,实现共赢。
(一)现代渔业综合示范区。以东营30万亩现代渔业示范区和黄河故道30万亩淡水鱼示范区规划建设为样板,重点发展功能齐全、设施一流、产业集群、高效发展、环境优美、经济富裕的现代渔业综合示范区。
(二)现代渔业主导示范区。根据区域特点和生产方式,又可划分为以下5小类渔业主导示范区。
1、健康养殖示范区。以设施渔业和精品渔业为重点,发展设施现代化、品种特色化、养殖生态化、质量安全化和管理制度化的健康养殖示范区,涵盖浅海筏式、内陆精养池塘、工厂化、深水网箱等设施渔业、荒碱涝洼地及采煤塌陷地生态改造等开发建设模式。
2、海洋牧场示范区。以滩涂增养殖、种质资源保护区、人工鱼礁等生态渔业生产方式为重点,大力发展海洋牧场示范区,提升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渔港经济区。以沿海一级以上渔港和内陆重点渔港为依托,重点发展布局合理、设施完备、产业联动、服务完善、生态良好、安全和谐的现代渔港经济区。
4、休闲渔业示范区。以都市型休闲渔业带、黄金海岸休闲渔业带和乡村生态休闲渔业带三大产业带为重点,拓展渔业文化、旅游、休闲功能,重点发展航母级休闲渔业示范区。
5、水产品加工贸易示范区。以产品研发、基地建设、品牌创建和产业化发展为重点,重点打造优质水产品加工出口贸易园区和保鲜保活特色产品加工示范区。
四、发展现代渔业园区的对策建议
(一)高点谋划,科学布局。规划水平决定着现代渔业园区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潜力。在谋划布局阶段:一是要注重发挥资源优势。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产业联动,错位发展,大力发展适应市场需求、具有地方资源特色的现代渔业园区,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市场优势。二是要注重发挥品牌优势。依托现有的优势产品,扩大规模,培育品牌,打造区域优势主导渔业。三是要注重发挥区位优势。依托地理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渔业和涉渔休闲产业,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和功能。四是注重发挥技术优势。加大投入,完善体系,革新技术,引进和培养人才队伍,发挥和培育技术优势,推进产业升级。
(二)政府推动,多元投入。现代渔业园区规划建设涉及到土地利用、产业布局、农业结构、财政投入、渔民利益等众多问题。在具体建设中,必须依靠各级政府统筹考虑、规划引导和组织推动。一是要加强政策扶持。制定扶持和鼓励政策,完善现代渔业产业化体系,引导和推动现代渔业园区建设。二是要明确发展定位。加强科学分析,准确判断渔业发展趋势,科学确定园区发展方向,找准市场定位,促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三是要加大财政扶持。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整合专项资金投入,国家、省级和市级的各类渔业建设项目要优先重点扶持现代渔业园区内渔业产业、项目和企业发展。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工商企业、民间资本和外资投资园区渔业,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为园区持续发展提供投入保障。
(三)科技先导,创新发展。要选准园区主导品种和主导产业,依托推广体系和科研单位,加强在良种选育、养殖技术、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以良种培育、引进、病害生态防治、集成高新技术、生态循环养殖等渔业高新技术和成果转化为突破口,示范推广,创新发展,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渔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强信息和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科研、推广与生产的更好结合,开展产学研配套基地建设,加大推广系统、科研单位与生产基地、合作社、企业和养殖大户的技术对接,进一步提高生产技术研究、开发的实用性。加强渔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训懂技术、会管理、能发展的新型渔民,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四)规范引导,滚动发展。重点围绕现代渔业园区建设类型,选划确定适合地方渔业发展的典型园区模式,找准重大渔业项目和扶持园区发展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完善园区建设和管理制度,规范引导全省现代渔业园区健康发展。集中力量抓典型、出亮点,通过园区建设,重点培育一批龙头企业、示范乡(镇)村、示范合作社和示范户,建立一批试验示范基地,更新一批养殖技术和转化模式,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辐射带动区域特色渔业发展壮大,努力推进我省园区化特色现代渔业产业滚动发展。
作者:李志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