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莱州,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三区”叠加位置,地理位置优越,战略优势明显。集天时、地利于“一身”的莱州,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如何抢抓机遇实现新发展成为全市人们关注的焦点。YMG记者与莱州市委书记杨洪旭“面对面”,就今后如何融入“黄三角”、打造“桥头堡”这一话题进行专访。
十二五末莱州港变身亿吨大港
记者:融入“黄三角”,咱们莱州的定位如何?拥有莱州港这一资源,下一步在临港产业方面如何发力?
杨洪旭:莱州现在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建设方面都要高起点、高标准。我们规划把沿海区域作为承接“黄蓝战略”的主战场,发挥好“桥头堡”作用,推动周边区域产业升级,辐射周边快速发展。
莱州拥有莱州湾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拥有500平方公里的临港产业区。我们把“以港兴市”摆到战略位置,下一步的重中之重是加快港口建设,到“十二五”末建成亿吨大港。今年,莱州港新开工建设1个10万吨级泊位,将目前的8号泊位升级改造为10万吨级泊位,1—4号泊位改造为液体化工品泊位,完成5万吨级航道疏浚和防波堤建设工程,建设引航调度中心。同时,新建华电2个5万吨级泊位和1条5万吨级航道。
在基础设施方面,年内,疏港高速公路即可竣工,华电疏运铁路主体完工,加快推进沿海高等级公路(莱州段)规划建设。届时,将打造起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港口拉动作用也将大大增强。同时,启用莱州至昌邑输油管道,推进中化工百万吨仓储、新加坡德力西仓储等项目,年内新增仓储能力70万立方米,争取设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预计,全年港口吞吐量超过2500万吨,增长25%。
打造黄三角滨海旅游度假区品牌
记者:2010年,“黄河三角洲莱州滨海生态省级旅游度假区”正式获批,成为黄三角地区首家省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今后,莱州在旅游业发展方面有哪些打算?
杨洪旭:设立省级黄三角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给莱州带来了重大利好,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突出长寿之乡、黄金海岸、月季花城等特色,大力发展旅游业。今年,将首先推进总投资100亿元的黄金海岸、云峰山度假区等重点旅游项目,发展滨海休闲度假、自驾车营地等特色旅游产品,办好首届亚洲大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
同时以云峰山、大基山、寒同山和中华月季园景区山林景观资源为依托,充分挖掘丰厚的书法文化和道教文化底蕴,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带。构建港城联动,山海一体的旅游体系,扩大“常到莱州、健康长寿”品牌影响力。到2015年,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亿元。
利用三大节会打造城市新名片
记者:2010年,莱州成功举办第二十届月季花节和第六届汽车展、第八届石展会,规模效益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莱州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今后,咱们在节会举办方面还会有更进一步的措施和规划吗?
杨洪旭:节会经济确实让我们尝到了“甜头”,举办节会不仅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创造了很多无形的价值。比如,随着节会的举办,莱州的知名度不断提高,这就会吸引外商来投资。所以,我们的节会不仅要办,而且规模和影响力都会越来越大,利用节会打造城市新名片。
今年,将继续办好月季花节、汽车展、石展会,培育具有莱州特色和区域影响力的品牌展会。并以此为契机,提高展会贸易额,引导企业实施主辅业务分离,促进港口物流、电子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今年,莱州力争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7亿元。
华电国际莱州电厂一期年内发电
记者:城市发展离不开工业的强势拉动,在工业方面,莱州下一步有何发展?
杨洪旭:我们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到2015年,力争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200亿元。大力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培育壮大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新兴产业产值三年内翻一番。能源产业方面,我们将争取华电国际莱州电厂一期工程年内发电,加快推进二期工程。
莱州还将让“老树发新芽”,实施传统产业提升计划。今年,推动机电、黄金、石材、化工等产业转型升级。莱州将扩大规模以上企业数量,重点扶持20户骨干企业、20户成长型企业做大做强,培植壮大机电、黄金、建材、电力四个百亿产业集群,壮大汽车零部件、小型建筑工程机械、木工园林机械、风机制造、精细化工、有色金属深加工、工艺品七个特色产业集群。
今年,莱州将加快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拉长黄金、电力、盐业、石材产业链条,推进总投资45亿元的方泰金业、诚源盐化等循环经济项目,争创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