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综合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冰已进入重冰期。至1月8日,浮冰外缘线辽东湾最大达54海里,与去年及历史同期相比,辽东湾海冰范围略大于去年,但接近历史常年同期水平。其余海域冰情比去年偏轻,渤海湾浮冰最大外缘线达8海里,黄海北部最大达10海里,均比常年同期偏轻;莱州湾最大达13海里,冰情属于常年同期水平。总体来说,渤海及黄海北部冰情接近常年水平。
大型船舶航行、港口作业影响不大,海水养殖损失较去年偏轻,近海渔业受一定程度影响,岛民生活正常
1月9日,记者在辽宁营口港三港池看到,防浪堤内港池布满浮冰,几艘拖轮正紧张进行破冰作业;防浪堤外有少量浮冰带。据鲅鱼圈海洋环境监测站站长张天刚介绍,去年防浪堤内外都结满了冰,冰情十分严重,而今年这个区域的冰情比去年轻了很多,对港口正常生产作业基本没有造成影响。
据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中长期预报室副主任商杰介绍,目前海冰对大型船舶航行影响不大,但在个别的渔港码头冰情较重。由于渔港冰封,已出海的渔船不能顺利回港、在港的渔船被困于码头不能出海,海冰造成了船体损坏;今年海冰对养殖品造成的损失较去年偏轻,目前尚未对围海池塘、滩涂贝类养殖造成明显影响。
面对海冰影响,渔民和养殖户积极应对,在冰海里抢收,采取将海水抽到养殖池等方法,防止冰冻对养殖的海产品产生不良影响。吸取去年30年一遇渤海海冰灾害教训,不少渔民、养殖户早作准备,目前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遭受的损失较去年偏轻。据山东省寿光市海洋与渔业局消息,寿光羊口中心渔港属半封闭港湾,海冰期较长。目前该市大部分渔船已选择停靠秦皇岛港等外地深水港口,海洋捕捞生产受海冰影响不大。而在去年1月的渤海海冰灾害中,寿光市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尤其浅海滩涂贝类养殖受到严重影响,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超过7500万元。
另据了解,辽宁葫芦岛市所属、辽东湾最大岛屿菊花岛,由于季节因素以及旅游客源减少,陆岛运输已于去年12月28日停航。目前,菊花岛周围虽有浮冰,但由于事先准备充足,岛上群众生活未受严重影响。
预报部门提前应对,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利用多种手段加强监测,及时给予当地群众正确指导
2010年,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开发了适用于工程作业保障的定点小区域高精度海冰数值预报模型;在辽东湾平台上安装成功新型测冰雷达,在国内首次实现平台附近海域360度海冰监测,且实现了全天候、实时海冰监测;对海冰数值预报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升级,实现中期海冰数值预报;完善了渤海粘弹-塑性海冰业务化数值预报模式,预报时效从5天提高到7天,实现该模式的自动化运行并改进了预报产品的图像显示,还开发了高分辨率渤海海冰模式。该中心在去年10月中旬就组织召开了海冰预警报工作准备会,进入11月份以来,密切关注冷空气的发展变化,重点预报冷空气的路径、降温幅度以及持续时间;利用最新的海洋气象预测因子数据,对下一个月的月平均状况作出预测;计算环渤海和黄海北部沿海站点240小时的气温值;第一时间及时向社会发布海冰预警报产品。2011年元旦伊始,即在中心网站上开通了“关注2010年~2011年度渤黄海海冰”专题网页。
针对目前冰情发展趋势,1月6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下发了“关于加强重点岸段海冰陆岸观测的通知”,明确了分局所属各中心站重点观测岸段,要求其对重点岸段每周进行2次现场观测。同时,继续利用卫星、飞机、船舶、雷达、海洋站、应急移动观测平台等多种手段加强监测力度,及时发布海冰实况和预警报信息。
为提高广大民众对海冰灾害的防范意识,提高预警报的服务效果,北海预报中心组织编写了《北海区海洋防灾减灾知识手册》及《海冰灾害防范知识手册》,具体介绍了海冰的相关知识和海冰灾害的防御措施,并通过地方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发放至各级地方政府、渔民及海岛居民手中。
1月中旬,渤海、黄海北部及胶州湾冰情将继续发展
据北海预报中心发布的冰情预报显示:1月10日~12日,渤海、黄海北部及胶州湾冰情将有所发展。辽东湾浮冰最大外缘线将达到50海里~60海里,渤海湾浮冰最大外缘线将达到5海里~15海里,莱州湾浮冰最大外缘线将达到10海里~20海里,黄海北部浮冰最大外缘线将达到10海里~15海里,胶州湾浮冰最大外缘线将达到0.8海里~1.5海里。
专家提醒,近期受频繁冷空气影响,渤海、黄海北部、胶州湾及其附近海域冰情发展较快,特别是水产养殖区、港口码头、石油平台、有人居住海岛等海域可能出现较严重的冰情。海水养殖、渔业捕捞、海上交通运输、石油开采、港口码头以及其他海上施工作业的有关部门和个人,应密切关注当地的冰情变化和北海预报中心发布的海冰预(警)报信息,做好防冰抗冰工作;海岛居民需做好生活、生产等物资准备;海冰冰质松软、承载力弱、切勿进行冰上活动,相关部门应加强安全警示。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