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一五:烟台全力建设东北亚大型枢纽港口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十一五”收官之际,烟台港口以突破两亿吨大关,跻身全国第十个过两亿吨沿海港口的成绩,为烟台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开启了烟台市港口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港口是城市的核心资源,得港口者得天下。1861年开埠以来,烟台港一直是环渤海港口群主要枢纽港,同时还是全国沿海25个重要港口之一。“十一五”期间,烟台港口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发展活力显著提升,全市累计完成港口建设投资130亿元,初步形成了以芝罘湾港区、西港区、龙口港区为核心港区,其他港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大型枢纽港。目前全市拥有10个港区,生产性泊位16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65个,年设计通过能力8427万吨,以大码头、大设施为重点的港口建设实现了重大突破。
按照“港区联动、区港一体”、“港城互促共进”的思路,过去五年来,烟台港口以物流理念引领生产经营,重点抓大型骨干项目建设,突破性发展石化、造船、木材和冶金钢铁“四大产业”,快速膨胀汽车制造、船舶配套、钢铁加工、木材加工、核电设备和石化产品“六大产品集群”,支撑港口和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生产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目前,全市港口对全市生产总值的贡献达到210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创造就业岗位42万个,较2005年翻了一番,2010年临港工业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增长20%以上。
以建设航运大市为目标,过去五年来,我市海上运输实现新发展。烟台市港航局局长杜福堂告诉记者,“到2010年底,全市从事国内水路运输企业达到46家,从事国内水路运输的船舶243艘、74.7万载重吨、1.6万客位,分别是十五末的111%、351%、172%。”其中,烟大铁路轮渡项目开通,改变了烟台铁路运输终端的地位,成为联结山东半岛与东三省跨海铁路运输的重要枢纽;今年渤海轮渡公司又新增两艘大型客滚船,两艘老旧客滚船提前3年退出烟台至大连航线,至此我市渤海湾客滚运输船舶实行了彻底的更新换代,船龄由“十五”末的23年降低到目前6.2年;渤海湾滚装运输业务已经发展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集公路滚装、铁路运输为一体的地区,吞吐量占全市港口吞吐量的四分之一。货运船舶平均吨位由“十五”末的3091载重吨上升到7661载重吨。大新华(烟台)轮船有限公司今年再购进3艘大型集装箱船舶,从事国内沿海和东南亚航线运输,成为我国集装箱运输的主要航运企业。
与此同时,“十一五”期间,我市以大航道、疏港高速和铁路建设为重点,加快了推进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步伐。以西港区20万吨级航道、龙口港区10万吨级航道等深水航道为重点,统筹部、省各方面资金,提高港口航道通过能力;公路方面,以高等级公路为重点的公路建设实现重大跨越,烟台西港区等4条疏港路建设进展顺利,烟台港口将因此直接融入全国高速公路网。管道方面,烟台到淄博、莱州到昌邑两条输油管道的建设,扩展出新的交通运输方式。蓝烟铁路实现了电气化改造,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已全面开工建设。特别是德龙烟铁路的建设,不仅可显著提高全市的疏港能力,而且缩短了烟台港到内陆腹地的铁路距离,意义重大而深远。
进入十二五,烟台港航事业将续写新的辉煌。杜福堂向记者描述,未来五年,烟台港吞吐量将突破3亿吨目标,与此同时,加快发展临港旅游,改造建设邮轮母港和游船基地,打造“中国北方维多利亚湾”;搞好以芝罘湾为中心,牟平、蓬莱、长岛、龙口、招远、莱州、海阳、莱阳各具特色的“九大黄金旅游海岸带”的布局规划,配套开发建设一批游艇旅游码头,增加旅游航班航线,推动海上体育竞技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以港兴市”,一幅新的蓝图正徐徐展开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