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再次过境,剧烈降温冻住渤黄海沿岸。近几天来,渤黄海海域的海冰开始快速大面积形成,辽东湾海域海冰已增加到约29海里,冰层厚度增加至4~8厘米。相对于去年较严重的海冰情况,今年是否正常,今冬海冰的发展趋势又将如何?本网就此采访了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冰组首席刘煜。
太冷了 海都结冰了
22日起一股冷空气袭击我国中东部地区,带来强烈降温,让人们着实感受到冬天的寒冷,连海水都结了冰。渤黄海海域24小时内降温10℃以上,海冰就此快速形成。
据监测资料显示,23日辽东湾最大海冰外缘线已增加到约24海里,海冰厚度一般在4~8厘米,最厚处有10厘米。而地理位置较南的黄海北部也已监测到海冰,浮冰范围约2海里;24日,辽东湾海冰范围约29海里,渤海湾和莱州湾河口浅滩少量海冰。
今年海冰形成时间正常 冰情接近常年
据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冰组首席刘煜介绍,今年进入12月以来开始有较强冷空气过境,辽东湾在12月11日开始大面积出现海冰,14日时已达29海里,不过随后气温上升,海冰面积再次缩小。而常年海冰形成在12月上旬左右,一直持续到次年2月底至3月上旬。时间上看,今年海冰形成日期属正常范围内。
在22日这次冷空气过境后,海冰快速大面积形成,未来几天气温也不会明显回升,冰情将进一步加强,不过总体要轻于常年。据国家海洋预报台预计,12月25至31日,辽东湾浮冰范围25~35海里,一般冰厚3~8厘米,最大冰厚15厘米,海冰类型以尼罗冰、冰皮为主;渤海湾3海里左右,一般冰厚小于5厘米,海冰类型以初生冰为主;莱州湾海冰范围3海里左右,一般冰厚小于5厘米;黄海北部浮冰范围5~10海里,一般冰厚3~5厘米,最大冰厚8厘米。
另据海洋局11月20日发布的海冰冰情趋势预报,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渤海及黄海北部冰情接近常年,较去年冬季偏轻。不过,由于今年阶段性冷空气势力仍较强,海冰危害仍也不容忽视。
海冰有什么影响和危害?
像冷空气每年会来一样,海冰每年都会出现。对于养殖业来说,如果没有提前打捞,海水结冰后,给打捞造成困难,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海冰在海区波浪、海流、潮汐等的影响下可以发展成各种形状和大小的浮冰块、流冰以及各种形式的压力冰,对舰船航行和海上建筑物造成危害。另外,对海上石油平台也会造成影响。据齐鲁网报道,12月15日至16日,由于莱州湾迅速降温导致海面结冰,导致大概有个六七十条船被冰封到港口里面,后经过边防组织人员破冰才把船都拖到靠着码头停靠。
不过,结冰的大海也是壮观的景象,许多游客也会选择在冬天出游观景。像北戴河这样的海滨浴场每年也会形成海冰,提醒前往观赏游玩的游客不要上冰,由于海水盐度高,海冰硬度小,且结冰初期厚度较薄,易发生危险,一定要注意安全。
我国海冰分布及等级划分
刘煜介绍说,我国境内会形成海冰的海域主要包括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和黄海北部。根据结冰海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海冰均为一年冰的具体情况原则及多年来海冰变化特征,将渤海和北黄海海冰预报等级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轻冰年(1级)、偏轻冰年(2级)、常冰年(3级)、偏重冰年(4级)和重冰年(5级)。
一般情况下,各海域海冰常年平均在3级左右,去年达到了4级。以辽东湾为例,常年海冰面积在60~80海里,去年最大值达到108海里。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