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海域边疆的安全态势可谓急剧恶化,接连出现了一系列突发或预谋事件。在南海,从去年开始,因为联合国划界委员会的国际海洋法修订安排,相关各方在南海争权抢地,试图造成有利于自己的既成事实。但就在事态稍有平息之际,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却宣称南海安全事关美国的国家利益,顿时在南海激起千层巨浪,诱发了相关各国的各种念头。10月在越南河内,东盟成员国与中、日、韩、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的10+6国防部长会议由于增加了美国和俄罗斯而升级成为首届10+8国防部长会议,尽管南海问题没有登上正式议程和会后文件,但却是整个会议的热门话题。
在东海,围绕石油资源与岛屿的中日争端持续存在。而10月份在钓鱼岛的中国渔船与日本军舰的碰撞事件,在上述背景下迅速恶化,严重影响了中日两国的高层互访、经济关系甚至是民间往来。这种态势在过去几十年的中日关系中都属罕见。在黄海,韩国与美国的军事演习几经周折,但最终以朝鲜半岛的延坪岛事件为借口,美日韩同盟在东海与黄海上演了几场无论是规模、还是人数和级别都可谓史无前例的军事演习。
中国海域边疆事态的上述发展,固然与包括朝鲜在内的具体国家的行为有关,与中国在具体事件上的具体处理手法甚至是思路有关,但从当今国际关系的基本结构来看,上述事态的这种发展是必然的,只不过是时间的早晚以及具体形式的不同而已。究其原因,首先是各个邻国本身都有着各自的认知差别和利益诉求;其次是域外大国的介入,特别是作为冷战后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是上述各种矛盾激化的主要诱因;但究其根本,上述事态的核心问题还来源于中国的稳步发展以及中国崛起这一事实对周边以及世界各国所产生的冲击与反应。
面对持续发展的中国,喜忧参半的邻国本身就有着各种复杂与矛盾的心理。作为国际霸主的美国,矛盾心态比上述邻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奥巴马重返东亚的战略宣示与政策调整,顿时搅动了中国海域邻国本来就有的各种矛盾心态与利益诉求,由此演变成一场中国海域周边安全形势的迅速恶化。
面对上述发展,中国怎么办?首先,不能被形势的突变与恶变牵着鼻子而乱了自己的阵脚;其次,需要作出理性、客观与长远眼光的宏大判断,不能简单地以阴谋论的思维认定每个邻国都是美国的帮凶,大部分邻国的处境需要被理解,他们的智慧也需要被信任和尊重;第三,坚持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但这一战略需要具体层面的每项政策甚至是每个国际行为举止的精细配合与落实。最后,根据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国际交往经验,真正的稳定还是来自周边,就海域而言,东南亚国家、韩国与日本都是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耐心和努力加以交往的邻邦。冷静观察、沉着应付、转“危”为“机”,既是中国政府与民众的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策。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