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绿色发展需驱动力 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共同推进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传统工业的高速发展可谓是把双刃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毋庸置疑,对资源环境的破坏也不容忽视。有数据表明,我国工业对GDP贡献率超过44%,而能源消耗却占总能源消耗70%以上,万元GDP能耗是日本的4.4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
管理部门如何引导、推动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如何通过科技力量改变现状?企业作为主体又该发挥哪些作用?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专门举办了“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专题论坛”,围绕上述问题展开探讨。
科研部门集体发力
为工业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研究表明,造成我国工业发展污染严重的原因,和生产技术落后、单一,生产设备落后等关系密切。作为我国工程技术界的权威学术机构,中国工程院与中科院应该在提升工业发展技术水平方面有所作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张懿在题为《控源减排,清洁与循环经济》的主题演讲中明确指出,要解决人类经济系统无限的需求和生态系统有限的供给之间的矛盾,需要依靠循环经济。
张懿是我国绿色过程工程研究领域主要的开拓者之一。她在论坛上表示,希望能够在资源和能量转换利用过程当中,实现最低的耗损代价,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环境影响最小化和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的优化。
在这方面,工程院已经取得了一些具体技术层面上的成果。例如,针对化工行业资源消耗大、潜在重金属污染严重的问题,工程院研发了非常规替代原油的120度高温介质。这种介质可以把资源转化率由70%提高到98%。同时,新的介质还使得原来重金属的污染降低到原来的1%左右,同时使得废弃物得到综合利用,有助于实现总体上的零排放。张懿透露,围绕电动车行业,他们还将联手汽车生产企业,共同研究锂电池循环再制造。
资源再利用是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举例说,利用技术手段,对废铜和废铝等有色金属进行回收再利用,经济和社会效益可观。使用1吨废钢就可减少3吨的矿石的开采。据估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再生资源利用量达到6.53亿吨,节约标煤7.3亿吨,实现产值1900多亿元,产能2000多万吨标煤。
论坛上,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秦伟进一步解析了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卓越贡献。他说,就拿动力机械节能来说,当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比较落后,如果能应用高水平技术,一般可以提高20%~30%的效率。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