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制约 中国电动车产业化之路如何实现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22:11:39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犹如一股热浪,电动汽车正在全国各地掀起热潮。

前不久,这股热潮也“光临”深圳。刚刚闭幕的第25届世界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和燃料电池车大会,参展的企业总数达372家,展出各种新能源汽车280辆,参展企业丰富,包括整车、电池、关键零部件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无论在规模和效果上都创历届之最。

在热闹喧嚣的车展上,虽然业内对电动车发展存在争议,但大家的共识是一致的,尽管国家政策对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清晰,但电动汽车真正产业化还面临诸多障碍,需要政府及相关汽车产业共同努力。

多因素制约电动车发展

据统计,从2006年到200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由不足100辆上升到5000多辆。预计到2012年,新能源汽车中仅电动汽车的产量就将达到5.4万辆,产业发展速度将呈现进一步加快的趋势。但这与之前规划目标相差甚远,按照相关规划,到2015年,国内电动车市场保有量将达到100万辆;而这一数字到2020年将增长4倍,达到500万辆。

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表示,在当前的电动车生产的世界格局中,中国电动车行业是进步最快的,但是积累还不够,在电机、电力电子、电池技术上还要加强。

“国内电动车企业必须去除浮躁,把研发平台搭建好,掌握核心技术,之后再看市场的需求开发相应的产品。”陈清泉说。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单纯从车辆的性能和技术领域看,以中华电动车为代表的一批国内新兴新能源汽车厂商已经具备了产业化的条件。但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道路中,还需要核心技术取得更大的突破、汽车用户消费观念的转变、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加快完善、电动汽车具体行业标准的制定及产业发展政策的进一步呵护等等。

“无论如何,电动车最终还是要像传统汽车那样进行商业化运作。”国家863计划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表示,为了推广电动车,让消费者接受电动车,目前进行了各种方式的推广,但目前难言哪一方式最好,毕竟电动车改变了人们的出乘习惯。由于目前充电设施并不便利、电动车续航里程并不很长,以及电动车电池等技术性能仍有待提高等以及售价问题,消费者接受电动车仍需要有一个过程。

新兴企业为产业注入活力

“本届电动车展的一大亮点是,新兴企业开始崭露头角。比如中华汽车、陆地方舟等具有自身独特优势技术的新兴企业展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他们为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注入活力。”汽车产业分析师徐鹏表示。

据悉,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内的大型企业,如上汽、一汽等。但由于新能源汽车采用了众多新兴技术,不少具备独特技术优势和商业模式的新兴企业纷纷进入,从不同角度推动了产品与技术创新,极具发展活力,并集聚了大量优势资源,促进了产业发展进程。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