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绝无仅有的舟山民间舞蹈

全国绝无仅有的舟山民间舞蹈

来源:袁甲 周建伟   发布时间:2015-05-20 22:11:45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跳蚤舞在舟山名气响当当,但却是并不常见的民间艺术,现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表达了海岛人民“驱赶火神,祈求太平”的愿望,因表演时男子的舞姿酷似跳蚤而得名。“跳蚤舞虽是从福建一带传入,但其在舟山本岛和附近几个岛屿生根发芽,最后成为舟山的传统民间舞蹈,据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民族舞蹈普查时的情况来看,跳蚤舞已经成为舟山独特的舞蹈,在全国绝无仅有。 ”市舞蹈家协会主席沃佩珏对我说。

诙谐幽默动作海洋化


沃佩珏作为我市的文艺工作者第一次看到跳蚤舞是在1983年的全国民族舞普查时,当时在白泉打舟山锣鼓的高如兴老师向她介绍了这种舞蹈,并引荐了何志福。“那个时候,跳蚤舞已经几乎绝迹,只有何志福老人还能完整地跳下来,那年他已经60岁出头了。 ”沃佩珏回忆往事,略带欣慰,“我当时很感动,舟山还有这样独特的民间舞蹈实在不容易。 ”

沃佩珏总结跳蚤舞的特点就是诙谐幽默、活泼欢快:“跳似跳蚤,转似旋风,灵活而有节奏。以浑厚有力、变化多端的鼓点烘托着,动作显得富有弹性,表情诙谐,使人振奋。 ”正如高如兴和何志福生前所说,“锣鼓一敲,脚就痒痒”,是一种深受渔民喜爱的舞蹈。

因为跳蚤舞最初是由福建的渔民传入的,一般的说法是形成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前后。当时,福建渔民在舟山海域捕鱼,在舟山的各个港口休整、补给物资,因为跳蚤舞需要的空间小,所以他们会在空闲娱乐时在船头跳这种舞,甚至还有类似现在“斗舞”的比赛,看谁跳得好、跳得高。

舟山渔民自然就学习了这种娱乐,渐渐流传开来。“跳蚤舞的舞姿也很海洋。 ”沃佩珏说,“由于舟山人长期在颠簸的渔船上劳作,为了能在风浪中站稳,总是把两腿叉开,重心往下微蹲,这就是跳蚤舞中矮步(马步)的由来,显得稳重浑厚。而舞蹈中往上耸肩后,即往前翻,恰似海浪的翻滚。‘跳转’时又像大海中的旋风。这不是偶然的巧合,是海岛人民长期对海洋自然形态、精神气质的耳濡目染。 ”

在白泉代代相传


跳蚤舞也称“跳蚤会”,它在白泉得到很好的传承,亦是和这个“会”字有关。

过去舟山民间有“赛会”习俗,赛会前先把庙里的菩萨请出来,因为所供奉的会神不同,因此赛会的会期也不同,一年到头,民间的赛会有很多场。而白泉的赛会更是舟山中的佼佼者,跳蚤舞就是在各种各样的赛会中发展流传的。

在白泉,跳蚤舞在赛会队伍中排在显要的位置,并有一种约定俗成的竞赛形式。比赛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各个队选出自己舞队中最好的一对舞者去比赛;另一种是这个队出男的,另一队出女的,相互交换舞伴,看能否适应对方的舞步,如跟不上或跳不动就算输了。

据已故的跳蚤舞传人何志福当年提供,最初,跳蚤舞是没有情节、没有人物的,两个舞者也都是男性,其中一位男扮女装。扮男舞者头缠草藤,一大朵红绒球扎在上面,身穿斜襟小丑服,手执竹板,腰缠白布,脚蹬草鞋;扮女舞者穿红衣、绿裙,戴朱冠,戴一副墨镜,一手执花伞,一手拿手绢。为什么不让女人跳?一是跳的幅度很大,需要很好的体力;二是有些动作过于轻佻,男人合舞能够逗趣,男女合跳则有些不雅。

跳蚤舞自始自终都是在跳跃中,并做出诙谐的动作。男舞者以“大八字步半蹲”跳走为基本步法,并带有挑逗性;女舞者则多躲闪、避让,并带有害羞表情。

这与我们现在看到的跳蚤舞有很大不同,其原因还要归结于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一次跳蚤舞改良上。

济公斗火神是其主题


“跳蚤舞还有一个名字叫跳灶舞,这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跳蚤舞有很大关系。”沃佩珏说,“也正是那次改良,让跳蚤舞有了新的生命力。 ”

跳蚤舞除了出现在赛会上,还出现在腊月廿三祭灶当天。舟山群众崇信灶君菩萨,以前家家户户都在灶上设神龛,叫“灶君堂”。腊月廿三是灶君上天言事的日子,每户人家都要祭灶,此时,跳蚤舞就作为敬神舞蹈在灶头跳,祝愿新的一年中免遭火灾,家宅平安,因此“跳灶舞”也成了“跳蚤舞”的另外一个名字。

而何志福的师傅章孝善则用“跳灶舞”的用意,给跳蚤舞作出了最重要的一次改良。

1900年生的章孝善从小学习跳蚤舞,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已是跳蚤舞大师了。1922年,一次定海的赛神会,请来了上海的艺人,章孝善看到他们扮相俊美,惹人喜爱,就想着对跳蚤舞进行一次改革。

他想到了“跳灶舞”的用意,便把“济公斗火神”的故事引入了跳蚤舞。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传说阴历六月廿三是火神娘娘的生日,某年该日,赤日炎炎,香客们在南屏山净慈寺祈祷火神不要降火灾,保佑乡民四季平安。

这时寺门口来了一个年轻漂亮、穿红衣裙的小姑娘,手里拎着一串太宝银锭,撑一把红阳伞,要进寺。济公连忙用一把破蒲扇挡住她,不让她进。小姑娘左躲右闪就是进不去,这时香客都围上去骂济公调戏小姑娘。寺内方丈出来一看,气得脸都变青了。

济公摇摇破蒲扇问方丈:“师傅你说无寺好还是有寺好? ”方丈正在气头上,接口说:“当然是无事好,快让施主进来。 ”济公摇摇破蒲扇说:“那我就不管了。”小姑娘进入寺院不久就着火了,除济公睡觉的柴房外,净慈寺其余部分被烧得精光。

方丈急得团团转,看到济公在柴房里发笑,火冒三丈,骂道:“死活狲,还在笑。 ”济公摇摇破蒲扇说:“师傅,刚才我问你有寺好还是无寺好,你说无寺好啊!这个小姑娘是火神娘娘变的,我不让她进,你还要骂我。 ”方丈听了后悔莫及。

跳蚤舞在加上这段民间故事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物形象变了,男扮女装的也改为了女性演出,更为群众喜闻乐见。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更是走出了舟山,获得了省里的一等奖。

后来跳蚤舞渐渐没落,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又一次被“抢救”出来。

程琦的跳蚤舞王国


何志福师傅带出了许多徒弟,而最出色的就是程庆福,也就是程琦的父亲,今年34岁的程琦现在则是舟山跳蚤舞的传承人。她的白泉新苗幼儿园,则是舟山跳蚤舞的传承基地,也是她的跳蚤舞王国。“喜欢跳蚤舞似乎是出于天性,学着跳着就离不开了。 ”程琦说。而她最大的贡献便是把跳蚤舞完整地传给了下一代。 2003年,程琦开办了新苗幼儿园,将跳蚤舞作为特色课程,教授给孩子们。“现在,我们幼儿园有5对老师和3对孩子跳蚤舞跳得非常好,水平已经完全超越了我们这一代传人。”程琦说,“我现在已经从幕前到了幕后,主要是进行一些编排和新的尝试。 ”

考虑到跳蚤舞受众的局限性,程琦带领着她的跳蚤舞队尝试改进跳蚤舞的传统形式,赋予它大量新鲜元素。“以前,跳蚤舞的形式是一对演员,现在我们把它慢慢地发展到三对、四对、五对,甚至更多,变成一种集体性质的舞蹈。”

除此之外,程琦还在跳蚤舞原有动作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现代舞元素,注重表现故事情节,突出“斗”的细节;在形象上,根据火神的特殊身份,做出火焰形状的发簪,并在火神扮演者的额间画上火焰,既表明火神的身份,又透着火神的妩媚;在道具上,从伞到扇,从绢花再到水袖,不断寻找最漂亮、最有表现力的道具。

对于跳蚤舞的传承,程琦还有一些困惑。“跳蚤舞完全是业余性质的,没有专业的艺人,更没有专人去研究它,因此重心不可能放在对舞蹈的研究上,我能把它传下去就已经很好了,要说发展,一是没精力研究,二是不怎么敢,因为毕竟是老东西。所以希望能有关于跳蚤舞的专题研讨这种形式的交流出现,大家才能统一思想。 ”程琦说,“另外现在肯学这种舞蹈的人不多,因为跳蚤舞需要体力好、胆子大的人,不是很好学,特别是男的少,现在我们幼儿园的5对老师,都是女的。 ”

程琦还有两个愿望。她想有多些机会,有一个平台能去和外地甚至我市另外一些县区的民间舞蹈有一些交流研讨,这样才能开阔眼界。“孩子们还希望有一间大大的排练房,现在小孩都是在操场上排练,条件限制多,有了排练房不仅能让孩子们有好的学舞环境,还能陈设一些跳蚤舞的相关物品资料,一举两得。”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