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巍(图中身份证),28岁,辽宁开原人。
李天福(图中小照片),42岁,辽宁庄河人。
郝言岭(图中小照片),58岁,辽宁庄河人。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一条黑船的黑色之旅
三无渔船“辽东运2033”携至少8人失踪至今百日;无相关部门认为属自己管辖
渔船“辽东运2033”第一次正式出海,再没回来。船上至少有8人,近100天过去,家人没有他们的消息。家属们希望“生或死”有个明确结果,不过报案“处处碰壁”。对于这条无捕捞证、未年检、船籍未过户的船只,没有相关部门认为调查事故属自己职责范围。记者调查发现,在管控政策下,这样的黑船在黄海边不少见。相关部门称监管存在现实难度。而对于海边村民来说,上船干活是他们主要经济来源,虽然不断有人在海上沉没。
这是一艘改装而成的灯光捕鱼船。
船长
灯光捕鱼船靠灯光诱捕。它要行驶在漆黑的大海上,靠两束巨大的灯光吸引鱼群,然后下网捕鱼。
渔民们说,夜越黑效果越好,月圆夜反而不能作业。月圆之前,渔船一般都会回港休息。
“辽东运2033”起航前,大部分船员家属都接到了电话。他们说会在半个月后、中秋节前回家。
这是这艘灯光捕鱼船的第一次正式出航。
驶入大海后,再无消息。
【出海】
8个男人和一条船
渔民们说,开海后的第一网被看得很重,有人形容“一网鱼虾一网金”。
从记者的调查看,“辽东运2033”上至少有8人。
船主是47岁的潘福华,原是辽宁庄河市(大连下辖县级市)人。年轻时在辽宁一家国企做过船员,在国外做过轮机长。回国后买过一条木船捕鱼,船去年沉在了海上。
潘福华的堂兄潘福多介绍,潘福华在“辽东运2033”上投入很多,买船就花了63万元,还买了全新的渔网、灯具。“这些钱大多是借贷的。”潘福多说,遇上收成好的年头,预期两年能回本。
船上的大副是58岁的郝言岭,庄河市大郑镇人。他也是船上年龄最大的。
郝的老伴庄桂英说,要不是欠了一屁股债,他不会出海,“海上都是受罪的活”。庄桂英说,“老头子常说,再干2年把债还完了,再不干了。”
上船前,郝言岭在黄海边林生船厂做木工。潘福华力邀他,5个月开工资2.8万。
船员里有48岁的安景龙。大连庄河市栗子房镇协成村人。船上还有同村42岁村民李天福。
安景龙原本在别的船上干活。据安妻介绍,潘福华开的工钱(半年)高1000元,于是他专门跑去补缺。家里两个女儿的学费靠他挣,大女儿安晓迪读高专,一年学费2万,小女儿在读中学。
8人里最年轻的是谢巍,28岁,辽宁开原人。有个21个月大的女儿。
他是由岳父王财介绍给潘福华的。其妻王珊珊说,他出门前说好,半个月后上岸。
在“辽东运2033”出海前,石岛渔港电焊工李玉林曾在船上工作了5天。他回忆,还在船上见过一个叫金成万的朝鲜族男子和两个部队转业的小伙子。
这一天,庄桂英接到郝言岭电话,说半月后回来。
王财记得,当天天气晴好,港内无风。
他看见潘福华站在船头,两人还挥了挥手。
当天10点,中央气象台发布预警,受台风“狮子山”等影响,黄海海域有7至9级大风中心风力10至14级,提醒海上船舶注意避风。
没有人知道“辽东运2033”是否收到了预警信息。
这艘船在天气预警的同一时刻,起航了。
【失踪】
出海后再无消息
离港前,“辽东运2033”在山东荣成市(威海下辖县级市)石岛渔港,停泊20多天。
据王珊珊等人讲,船
潘福多说,渔船多是两艘一起出海,相互有个照应。而“辽东运2033”是只身出海的。
船出海次日,安景龙的女儿,23岁的安晓迪注意到一条新闻。
安晓迪说,自己当时担心了一下,随即想“海那么大,船那么多,不可能是我爸的船”。新闻看过也就过了。
半个月很快过去。
安晓迪说,父亲最多时候曾在海上待了一个多月。她们也就继续等待。
船员安景龙和李天福所在的庄河市协成村,是一个站在家门口能看到大海的村庄。
老村支书李庆荣介绍,村里1500多人,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主要靠男人在海上挣钱。全村劳动力410多人,常年漂泊在海上的有300多。
要秋收了,在庄河市大郑镇大郭屯村,58岁的庄桂英有点急了。她等着郝言岭汇钱回家,好雇人收庄稼。
每次打电话都不通,庄桂英觉得“心里整天七上八下的”。
国庆节期间,安晓迪每天给父亲发短信,每条都显示发送失败。打电话,提示已停机。她和母亲意识到:出事了。
安晓迪说,她回忆起此前的新闻,怀疑当时韩国船撞沉的或许正是父亲所在的船。
据庄河的船员介绍,庄河一带灯光捕鱼船习惯在80渔区附近海域作业。从海图上看,这里位于石岛东部海域,紧邻威海以北港口到韩国釜山的商船航线。而韩国船只与渔船相撞地点,在附近海域。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