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详解世博盛宴后的冷思考 上海经济如何避免“新低”

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2:18:10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世博会,对上海来说是一次全球化的洗礼,将日渐崛起的这颗“东方明珠”再次推到世界舞台的前沿。然而,当世博这场华丽的盛宴谢幕后,“后世博”的钱将投向哪里?上海的经济与城市发展又该选择怎样的路径,来规避可能出现的“新低迷”?今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郭重庆做客公众参与馆“相约名人堂”演讲,生发出一番后世博的冷思考。

GDP增长乏力警惕陷入“新低迷”

后世博上海发展何处去?郭重庆指出,目前的现状并不乐观。随着全球化进程放缓,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出口导向的上海外向型经济受到挤压。西方国家主权债务的膨胀,使外需萎缩成为不争的事实,上海的GDP增长乏力或将成为常态。

郭重庆忧心忡忡地表示,上海目前的经济战略定位太过发散,“既想成为纽约,又想做硅谷,同时也憧憬着效仿西雅图和底特律。”此外,民企的缺失也是上海经济缺乏活力的一大硬伤,尽管上海经济还有一批精明能干的国企管理者,由于体制所限难以“放开手脚”。他发出警惕,上海正面临内外诸多挑战,一不留神可能就会重蹈八十年代经济低迷的覆辙。

制造业非强项建议转向生产型服务业

“商务成本高无疑是上海的软肋,英特尔将设在浦东芯片工厂迁往成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而国产的产品往往缺心(芯片)、没脑(CPU)、少灵魂(核心技术)。于是郭重庆抛出一个疑问,上海适合继续发展制造业么?

他认为,上海拥有资金、人才、地理位置等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不但发展空间大,对制造业转型也能起到推动作用。“比如说,上海的物流就没有真正做好。在中国,人均寄件的数量仅1.5件,而美国则高达2030件。上海有非常大的商务物流需求,而目前的上海市场上却没有崛起大规模的物流企业。”

郭重庆建议,上海不妨放弃、分流掉一批竞争力不强的产业,转而选择一些产业导向型强的领域,走价值链整合之路。此外,“上海很需要一批像马云一样的领袖型企业家,可以将市场和技术无缝对接。

世博会促使政府做好服务工作

“人人都在说世博会的经济效应,但我想这是短期的,长期来看世博会还会影响上海乃至整个国家的政治和文化。”郭重庆表示,看过世博会后,国人的视野更开阔了,对政府的要求会逐步提升,也就促使其从强势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他还指出,文化的缺失是一个社会各方面发展的致命伤,这也是上海在后世博必须思索的问题。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