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中心组(扩大)第十次专题讲座举行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桑新民教授重点讲解了“大学究竟是什么”。他引经据典,从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著作《大学》、《道德经》,到中西方著名教育思想家对大学教育的概述,内容全面,发人深省。他说,《大学》将“大学之道”表述为“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老庄哲学那种超凡脱俗的审美态度也为众多东方智者化解了困境。桑新民教授以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所说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名言为引子,提出“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必须有大师、大境、大士、大业”,并提出大学师生应以“成为适应时代要求、具有创造性和健康个性的文化人”为人生目标。
在讲座的第三部分,桑新民教授就“学习究竟是什么”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表示,学习能力是人类的基本生存能力。管理者学习能力的高低不仅决定自身的能力水平,而且直接影响到下属,并且是影响主管部门和单位事业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因此,系统培养和提高管理者,特别是领导干部在信息时代的学习能力,不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迫切。桑新民教授对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技术与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说,大量生动的实践表明,社会组织一旦获得了以“系统思考”为特征的团队学习能力,就能成为学习型组织,并由此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现在,国家正在大力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正是吸收和总结了“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在讲座中,桑新民教授对中国海洋大学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说,海洋大学的发展应“打好两张牌”:一是作为“
讲座的最后,桑新民教授简单讲解了信息时代教师的艺术修养,并现场播放了自己的数字摄影艺术作品——《心灵、自然与数字》。优美的图片、动听的音乐、精彩的解说博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讲座结束后,党委书记于志刚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桑新民教授在讲座中对学习进行了深入的解读,阐释了学习的知行统一。桑教授还讲到了大学精神和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创造性的学习和组织学习。讲座的主题与学校正在谋划文化引领战略这一历史背景正好契合,听后让他很受启发,并倍感鼓舞。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校教师干部大会上,他曾就“在全校大力营造重视学习、特别是加强团队学习的氛围,建设学习型大学”这一话题,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于志刚书记说,本次讲座是学校党委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的第十讲,这种团队学习的形式值得肯定并很有必要继续坚持下去。今后要进一步深化这种团队学习的模式,积极推动学习型大学的建设和文化引领战略的实施。
专题讲座由党委副书记李耀臻主持。学校党政领导于宜法、刘贵聚、张静、李巍然、李华军出席了讲座。
附:
桑新民,南京大学教授,著名的未来教育专家和教育改革专家,南京大学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教育科学与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等学校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家顾问组成员,主要学术专著有《呼唤新世纪的教育哲学》《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教育哲学对话》《义务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当代教育哲学》等,主编教材《学习科学与技术》获首届国家级精品课程,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2004年7月受聘为中国海洋大学兼职教授。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