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造船业:靠海吃海

来源:经济导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22:37:26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自古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年来,三面临海的威海市“靠海吃海”,做大做强海洋产业,着力打造海产品生产加工、船舶修造、港口物流、滨海旅游休闲度假、新能源和现代石化六大海洋优势产业基地。

而作为能源、原材料以输入为主的陆路末梢城市,威海不仅仅将海洋优势产业做透,还努力在推进自主创新和改革开放上再上新台阶。在用人机制上,主要有两种引才方式,即“不求所有,不求所在”。

靠海吃海

929上午,经济导报记者在山东新船重工有限公司看到,在新落成的10万吨级船坞里,一艘六七层楼高、9.75万载重吨、价值5亿元的散货轮正在修造。新船重工副厂长曲维英告诉导报记者,这是给希腊生产的。而在船厂的另一侧,同样来自希腊订单的一艘3万载重吨的散货轮也在加紧建造中。

造船业是威海的优势产业。目前,全市共有船舶企业11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4 家,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全市实现造船完工量91.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5.2%,位列全省各市之首。

威海市市委书记王培廷说,“突出特色打好优势仗,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一条捷径,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着力点。”

去年以来,威海抓住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机遇,力争最大限度地把海的潜力挖掘好、利用好。

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威海将着力打造海产品生产加工、船舶修造、港口物流、滨海旅游休闲度假、新能源和现代石化六大海洋优势产业基地,努力实现由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跨越。

在船舶修造方面,据王培廷介绍,威海规划了皂埠湾、俚岛湾、石岛湾3个造船聚集区,重点培植十大造船企业。力争到2012年,整船生产能力达到400万载重吨,修船能力达到700艘次,专业配套园区达到7个。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