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福建省第一大岛——平潭县苏澳镇西侧海面上,有一块大礁石。礁石上有两块海蚀柱,一高一低,形同双帆,远看大礁石就像一艘漂在海上的大帆船。这就是平潭著名自然景观——半洋石帆,又叫“石牌洋”,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海蚀柱,颇具考古价值和观赏价值。
入景区,行不过百米,只见一个怪异的头像,两眼突出,嘴巴大张,看上去像一位老人在对着大海“呐喊”,这就是“呐喊岩”。登上一个台阶,候船去“半洋石帆”。台阶周边的海岸,尽是些奇怪的石头,据说这些石头像树一样也有“年轮”。比如,被称为“天地蛋”的同心圆石蛋,是因为海风刮到石头上,加上海水的侵蚀而形成的。地质学家因此把这里称作“海蚀地貌博物馆”。
乘渡船十几分钟便到达大礁石。礁石底部平坦光滑,两个海蚀柱均由灰白色的粗粒花岗岩构成,东侧一个高达33米,宽9米,厚8米,周长57米;西侧的一个高17米,宽15米,厚8米,周长39.9米。海蚀柱近似四方体,直立在礁石上。据地质学家考证,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岗岩球状风化海蚀柱,海南的“南天一柱”与之相比,也数“小巫见大巫”。
明代著名旅行家、被称为“南方徐霞客”的陈第曾来到这里,大呼此景为“天下奇观”,并用“海上孤岛,上有二石,宛如碑碣,卓立中流,天下奇观”五句话概之;清代女诗人林淑贞诗赞:“共说前朝帝子舟,双帆偶趁此句留。料因浊世风波险,一泊于今缆不收。”建设部与中科院的专家则称之为“垄断性的世界级旅游景观”。
“半洋石帆”上形状各异,有块很像青蛙,称为“青蛙岩”;有块岩石像毛笔架,称作“笔架岩”。偶一抬头,见岩石上有一弥勒佛,袒胸凸肚,屈膝盘腿,面带微笑,形象逼真。假如你仔细寻找,还可以找到类似于“万里长城岩”、“海龟岩”等。在“半洋石帆”,只要你有一颗发现的心、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头脑,可以找到许多属于自己的惊奇。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