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乳山传说与乳山母爱文化

来源:大乳山风景区   发布时间:2015-05-20 22:40:38 

乳山母爱文化,考其渊源,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母爱自然图腾、母爱口传文学、中国写母亲最成功的作品,均为乳山所唯独。母爱、爱母、孝亲、感恩,在乳山传统道德风尚中,始终占主导位置。

母爱传说

能冠为“乳山传说”,唯有大乳山的故事,因乳山市得名于此,其地理标志性的地位使然。大乳山坐落在乳山口海湾南岸,横看秀曼,纵观玲珑,宛若母亲在开怀哺育孩子,令人油然而生——温馨、慈爱、端庄、雍容之感;萌发——崇敬、思孝、报答、感恩之情。山腰绿林环绕,芳草如茵,繁花似锦,淙淙山泉叮咚其间;山下港湾,湛蓝明净,怀珠扬鲜。这水中山光流丽、山中水色明快的优美画卷,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母亲山风光无限,母亲山恩情无疆。而乳山传说,即母爱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这一带居民日子过得安宁幸福。后来,一群海妖在此兴风作浪,给百姓带来深重灾难。那时,打鱼是沿海先民主要的谋生途径,且男女都出海。海妖频繁出没,刮起狂风,掀翻船只,海边的村庄,因而撇下了大量孤儿。村中的老年人,根本抚养不过来。想娘哭,饥饿哭,孩子哀切的哭声,令人悲悯不已、心急如焚。

话说沉香劈山救母之后,他们母子欢见,全家人团聚,安居天庭很多年。然而,沉香的妈妈三圣母(因乳名三娘,受封为圣母后,人们亲切地称三圣母),从来也没有忘记人间的疾苦,听到孤儿的啼哭,她坐卧不宁。回想当年被压华山下,日夜思念儿子,那种痛楚真是肝肠寸断;儿子刘沉香天天想念娘亲,那种痛苦,真是锥心凿骨。三圣母天性善良,岂能忍心这么多孩子遭受如此苦难!她决心冲破天规神矩的约束,再次下凡,消灭海妖,解救孩子。因不放心她只身临敌,三圣母的义妹也同行而至。

一天,海边来了两位漂亮女子,俩人像一个模子倒出来的一样,肌若凝脂,冰清玉洁。弯眉挂明眸那俊美,秀发拂香肩那神韵,玉臂绕细腰那苗条,真乃闭月羞花之容、沉鱼落雁之貌。从气质上看,姐姐沉稳内向,像是一位漂亮妈妈;妹妹热情奔放,典型活泼少女性格。俩人的光彩,给天地披上了一层美丽的霞光。

不一会儿,海妖又开始兴风作浪残害渔民,有的还爬上岸来,袭击人畜。三圣母立即施展造物术,只见天上飞下无数礁石,块块石头都像长着眼睛一样,不偏不倚地向海妖们砸去。顷刻之间,小妖全部被消灭。只是海妖的首领有些能耐,他用长戟挑开大石头,持戟向三圣母刺来。只见义妹用手在空中一画,随之吹了口仙气,一只天犬和一只雄鹰从天而降,直扑妖首而去。义妹又顺势扬起手中的宝剑,奋力向前扔去,只听“咔嚓”一声,直中妖首咽喉。

姐妹俩未想到的是,妖首临终挣扎时,掀起滔天巨浪。她俩想用造物术挡住浪潮,但造物不成功,反而给自己造成了内伤。因造物术损耗体能太大,不能在短时间内连续使用。危急之中,容不得多想,她们当机立断,决定用身体挡住海浪。三圣母在东,义妹在西,俩人侧卧于海边。她们的身体,对应着浪峰的长度迅速伸展开来,挡住了海水,保护了岸上的百姓。三圣母卧身挡水时,正好身边有一群饥饿待哺的孩子。有个孩子饿急了,两只小手乱抓岸边的淤泥往嘴里填。看到孩子们饿成那样子了,三圣母心如刀绞,急忙催乳哺育。因待哺的孩子太多,她衣不能合襟,索性敞怀,广布母恩,自己却误了内伤的恢复期,化作了大乳山、小乳山地貌,永远留在此地。

小乳山在大乳山东面。三圣母一侧身子靠近陆地,当时在这侧吃奶的孩子多,导致这只乳房哺育过度、体积缩小。化作母亲山以后,这只乳房没有继续泌乳。就这样,郁久化火,小乳山成了一座内有郁火的山。当地人说,大乳山是“水山”,小乳山是“火山”,两山共存,能调节当地的墒情。所以,这一带的年景,多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小乳山还真有“火山”的特点,少有溪水,地表干燥。但令人不解的是,小乳山的植被却非常茂密。旧时,山上松柞争荣,动物出没,真正是动植物的天然乐园。小乳山阳坡中段到山顶,是百丈悬崖,崖间有一山洞,洞口仅是一竖缝,狭窄至仅能容一人侧身进入。有一年,在王母娘娘的寿宴上,一枚仙桃核落到洞口处,此后这崖缝里便有了一棵桃树在开花结果。花是3年开一次,果是每次结8枚,且每枚都是8两重。俗话说:七两为圣,八两为仙。这样的仙品,当然是为神仙准备的。据说八仙周游四海,每隔3年能回到这里一次。这是三圣母为他们准备的礼物,请八仙为护佑这里的百姓多做些工作。王母娘娘派两只神鹊在山顶、一只火狐在山腰、一条巨蟒在山下,守护山洞,看护仙桃。真是“陆海空”联防,守卫得相当严实。特别是逢雷雨天,人们常看到“三军”同时巡逻。它们都敬畏三圣母,以其为榜样,扶危济困,为乡亲们做了不少的好事。在小乳山和大乳山之间,有道山梁叫“三神牌”。这里地势陡峭,很少有人能攀爬登顶。孝感天地的刘沉香前来探望母亲时,常居此处。有一天,俩神仙在此坐山观海,博弈消闲。正在兴致盎然时,忽见沉香来了。俩棋友与沉香揖让寒暄后,匆匆收拾棋盘离去。匆忙中,掉下3颗棋子,化作了3块方形大石头,并排着放在半山腰。后来,人们便称此处为三神牌。现在山梁顶上青草艾艾,神石隐没山腰草丛中,庐山真面目,世人是难得一见的。小乳山近处有风筒(山坳)、大埠圈(海滩),稍远处有黄岛山、南黄岛、杜家岛、浦岛、小青岛等美丽的自然风光。真是峰峦叠秀,岛屿成群,移步换景,美感天成。身临如此胜景簇拥、美如诗画的地方,方知人间确有仙境在。

大乳山西面是睡美人,那是义妹衍生的。在姐妹俩用身体挡海浪的时候,义妹看到三圣母在哺育孩子们,怕姐姐内伤之下再伤元气,就发功进行帮助。义妹自己也误了内伤恢复期,化作了睡美人山脉,永远陪伴姐姐身边。义妹化作的睡美人,奇美无比。我们从远处看到的睡美人,是由群山参差、珠联璧合而组成的。那起伏的山梁恰似一位少女仰卧碧海之岸,长发飘入海,宽宽的额头,玲珑的鼻梁,秀美的嘴巴,纤细的脖颈,耸立的胸脯,惟妙惟肖。特别是“脖子”上的迈山小路,像一条珍珠项链,为她增姿添色。目睹过睡美人风采的人,无不惊叹自然造化之美妙!

如果深入“腹地”近看睡美人,更是一步一景,景景幽奇。睡美人的胸部,东西有两座山峰。东叫神女峰(又叫西乳山),西叫竹岛崮。两山叠合,就是我们远眺到的睡美人之胸峰。神女峰当地人则多称“麦秸崮”,因近看岩层形状酷似农家的麦秸垛。其峰圆润挺拔、雄奇秀美、摄魂动魄。峰的东坡有“嘎嗒石”,因在风力的作用下能活动,能发出“嘎嗒、嘎嗒”的响声而得名。更奇的是,在这块嘎嗒石上的缝隙里,生长着一棵桃树。据说义妹下凡时带着王母娘娘赠给的仙桃,在这里生根结果。西面的竹岛崮,是因近山顶处有一片天然的竹林而得名的。义妹下凡时带着观音菩萨赠给的紫竹种子,在此发芽生长。仙桃能避瘟气,紫竹能辟寒气,都有利于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义妹虽然“年轻”,也有火热的母爱情怀。神女峰北面,有座较矮的小山峰叫“小天”,其极顶是岩石,岩石上有个水汪,水面直径1.5左右,最深处0.3。汪中之水,酷暑不腐,极寒不结冰,天旱水不少,天涝水不多,从无蚊蝇孳生。小天的石壁上,有人工雕凿的庙宇,庙门旁有图案和字迹。东面紧挨小天的另一山峰,叫“大天”。大天的高度与小天差不多,但旧时取名以东为大。小天、大天周围,山青水碧,风光旖旎。乳山口“人”字海湾,船来船往,码头繁荣。真是人在画中游、舟在画中动。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三圣母以伟大的母亲情怀,向人类诠释了母爱的圣洁无私、博大永恒。她化作大地母亲的象征,护子之爱,惊天地、动鬼神,在人们心中永远树起了东方圣母的神圣形象;义妹匡扶正义、果敢无私,也被人们永远铭记。

关于大乳山的传说,还有另一版本,说女娲完成抟土造人、补天救人一系列惊天动地的大事后,睡在了此地。此文不多述。

相关研究

中华民族富有浪漫禀赋,中国人喜欢用神话传说来表达情感。山水神话,各地都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影响情绪,久而久之,山水就被拟人化了。有了人物,也就有了故事,民间文学就多了一支奇葩。当山水文学影响人们意识形态时,地理意义上的景观就升华为人类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乳山海拔216.6,主峰呈圆锥形。地层形成于中生代时期,距今约2.5亿年。日本高僧圆仁所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记载公元8394月间他途经大乳山下的情况:“二十六日,早朝云雾微霁,望见乳山,近在西方,风起东北,悬帆而行。巳时,到乳山西浦,泊船停住,山岛相卫,如垣周围。其乳山之体,峻峰高颖,顶上如锋,山根自岭下而指六方。于澳西边,亦有石山,岩峰立岭,高秀半天。”他意不在写景,却记述了大乳山的伟秀俊奇。依此推断,唐朝时,这座山就叫大乳山。古人用字很讲究,山名使用书面雅语,足见其对神圣母亲山的敬重。

唐时虽然女性社会地位高,但迫于生活压力,海边的女人也打鱼。当时生产工具落后,无法抵御恶劣的自然天气,大海几乎每年都要吞噬无数渔民。渔村出现大量孤儿,其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另外,古时有些人不懂视力角度,看到海水“高”于陆地,很害怕,总担心洋洋大海会淹没陆地。为了打鱼人平安、为了孩子有爹娘、为了陆地生灵安全,人们在苦思冥想,寻求解决方案。客观上办不到的,就在主观上找安慰,给种合理解释,也可以坚定生活下去的勇气。三圣母和她的义妹战海妖、救孤儿、挡狂浪的美丽传说由此而生,表达了人们对生存安全和生活美好的向往。故事中的海妖,显然是海上恶劣天气的化身。

乳山流传一种说法,市区北面的黄山之巅,是给大乳山取名的发源地,黄山寺是大乳山神话传说的诞生地。唐代初期,在黄山群峰的山坳里,兴建了寿圣院(现名黄山寺),院内香火千年鼎盛。寺南面的黄山主峰,是当时信众和游人登高观海处。在此看南海沿,有俊俏的姐妹俩,东西而卧。其姿势与神态,不是在嬉水,也不是在做日光浴,就是在堵挡海浪。大乳山周围轮廓母性特征明显,称姐;睡美人轮廓少女特征明显,是妹。正是因为她俩挡住了海浪,才有了乳山口以北的大片沃土。她们改良了乳山的环境,营造了这方康祥福地。考证时,我从四面八方各个角度拜瞻,唯有站在黄山上,所看到的大乳山和睡美人,才惟妙惟肖。下初镇段家村的一些老人说,黄山寺被拆除前,内里有三圣母和义妹战海妖救众生的石刻画。另据海阳所一带的老年人讲,大乳山的东南麓,原来有座乳山庵,后来易庵为庙,改建成三圣母庙(俗称三圣庙、圣母庙),祈求三圣母送子、祈佑孩子平安的香客很多。新中国成立初期及“文化大革命”期间,此庙两度被拆毁,其地面建筑已荡然无存。这对我的考察,无疑打击太大。银滩国土分局林海清局长因考察土地资源,在原庙址上发现了乳山庵的碑石和三圣母庙的碑趺。业余时间里,他是位音乐、文学创作人,深知这次发现的重大意义,就近将石碑和碑趺交由大乳山风景区保管。他把相关照片和碑文,发在自己的博客上,再次引发文友们对三圣母庙未能保存下来的深深惋惜。惋惜归惋惜,出土文物验证了三圣母庙的庙址,说明了口传历史的真实性,毕竟这是个重要发现。我现在最期待的是能有更多三圣母庙的遗物出土。

中国神话学会前主席袁珂先生在《中国神话史》中说:“二郎神是南宋时才兴起的一个神话人物(指始见文字记载)”。三圣母的故事中有这样的描述,杨二郎曾企图阻止外甥刘沉香前去劈山救母。在乳山个别乡镇,遗留下一种笼统说法,说大乳山和睡美人是“双娇”衍生的,但对“双娇”的姓名却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海神娘娘,有的说是九天圣母等。我个人推断,衍生大乳山的主人公,在历史上是有变化的,大约到了宋朝的时候,这美丽传说中的主要人物,才最终确定为三圣母。

对乳山的传说,我进行了20多年的研究,口碑资料获得的不少,却多是大同小异;物质资料虽经苦苦寻觅,但所获不多。后来想,我是不是犯了考究僵化症。民间神话传说是口耳相传的,不应该事事引经据典和处处追索物证。玉皇大帝是姓张还是姓杨,仍有争论;碧霞君是《封神演义》里黄飞虎之妹还是泰山当地人,也在争议。说法不一,并没有妨碍那些神话的流传。何况大乳山的神话传说,逻辑上无懈可击、已臻完美。其传说不但切合地貌特征,而且人物定位也相当准确。

衍生母亲山的,只能是三圣母。一是母亲是家的象征,母爱是家的纽带,三圣母有家庭,她爱丈夫、爱孩子,大爱感人至深;二是她有个好儿子,刘沉香苦练功夫,劈开华山,救出母亲,孝感动天;四是她出生在摆山布岭的世家,各地都有其兄杨二郎挑山的故事,她与山更是有缘,因爱被压华山下,为爱造就大乳山;四是所有的母性女神中,三圣母最漂亮,在孩子眼中,自己的妈妈是最美丽的。

衍生母亲山的,不能是其他女神。不能是海神娘娘——北方称海神娘娘,南方称妈祖。妈祖林默未婚未育,人们不会接受未育姑娘为共仰母亲。传说三圣母和义妹跟海神娘娘学过法术,有的文章就误把三圣母姐妹俩说成是两位海神娘娘。海神娘娘只有一人,怎么会出来俩呢?再说,海神娘娘主要是航海人的神。不能是九天圣母。九天圣母又名九天玄女,传说中的上古女神,人头鸟身,曾辅助黄帝战胜蚩尤。人间敬重的圣母,必须具有人性化、人情化,九天圣母的故事缺少这些元素。不能是玛利亚。耶稣的母亲虽是亚洲人,但她主要是属于基督教的,西方化倾向太明显。耶稣虽挺身而出为人类赎抵原罪,但家事行孝具体事迹不突出。不能是女娲。女娲是抟土造人的神,她对人,是手工制造,不是肉体亲生。她是人首蛇身,与人们认同的母亲形象有差距。不能是碧霞君等——其他女神不是没有家庭就是没有子女,皆缺少母慈子孝的事例。

分析到这儿,古人走过的心路我们就清楚了。他们心中的圣母,既要食人间烟火,又能具有非凡神力,兼有人和神的双重优点,是仙凡两界所共同敬仰的。综观中国所有的文字典籍、民间传说,有圣母之称的女性不少。然而,唯有三圣母才符合上述条件。当我们弄懂了神话传说所富含的人文和科学信息的时候,就会对前人的高明发出由衷的赞佩。

现实反应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里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或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加以形象化。”高尔基在《苏联的文学》中说:“神话乃是自然现象,对自然的斗争,以及社会生活在广大的艺术概括中的反应。”袁珂在《中国神话传说》里说:“神话翅膀翱翔的地方,每每成了科学创造发明的先声,神话的基调实在是唯物主义的。”需要申明的是,一提神话传说,总有人认为与现实生活无关,这样无视前人的探索成果,其态度是不可取的。然而,一方大气的山水,其神话传说往往有很多版本,我们应做的工作,就是要按三符合(最符合地貌特征、最符合事理逻辑、最符合主流崇尚)的原则,从中找出最佳版本。值得注意的是,不能以己所未闻,就以为别人是在编故事;不能以自己所知道的版本,去否定己所不知的。其说法在民间流传千百年了,要尊重历史。地域文化研究者,是在还原历史,广泛调查、反复寻据,字字有考、句句有证,唯恐失察偏颇。另外,地域文化与旅游宣传是两个概念,现在被很多人混为一谈。旅游部门可利用地域文化特点开发项目,但地域文化整理有自己的规矩,遵循历史、遵循自然,这是不可改变的铁律。20多年前我就开始整理乳山母爱神话和其他山水传说,那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要搞旅游开发。当然,这属题外话了,立即返回本文主题。

神话传说是从实际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乳山的母爱神话传说,是乳山先人从山形水势上得到的启悟,作出了拟人化的理解,继而又进行了拟神化的诠释。乳山是母爱如山看得见的地方,母亲山的来历感人,大地母亲之象征温润,人们在母亲护佑、母爱滋润的氛围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那能不受到教育和启发呢?久而久之,在现实中必定要所反应,最伟大的母亲出现在乳山这就不足为奇了。

我国塑造革命母亲形象最成功的作品诞生在乳山(见北京大学《当代文学概观》),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的必然结果。简单捷说,是乳山的“地气”出的。在乳山大地培育出来的“三花”,被誉为红色经典作品。冯德英先生在作品里塑造的系列人物,《苦菜花》中的母亲(娟子妈)是最具人间圣母风范的。父亲为逃避恶霸的迫害,只身闯关东,留下她拉扯着5个孩子艰难地度日。在日寇侵略、恶霸欺凌、生活贫困、疾病袭扰的恶劣生存环境下,她历经千难万苦,始终没有放弃把孩子养大成人的信念。这位英雄母亲,坚毅果敢、善良贤淑、勤劳聪慧、深明大义。残酷的实现,使她慢慢悟到,要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就得把侵略者赶走、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于是她和儿女一道,转送情报、掩护同志、照顾伤员,投身革命工作。在八路军攻打水道城的战斗争中,母亲因传送情报负了伤。在担架上,她深情地注视着女儿秀子手中那金黄色的苦菜花。她知道苦菜开花后,就由苦涩变香甜了。她吃的所有苦,都是为了孩子的生活能够香甜美满!苦菜花,母亲花,年年岁岁飘香于昆嵛山间、大乳山畔。

母亲不仅只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而是把天下所有的孩子都当成了自己的子女。她把自己的家,当成八路军的联络处、会议室、人员隐藏点、伤员疗养处,使背井离乡的革命战士,也能受到母亲的呵护和沐浴母爱的温暖。胶东的革命武装为何能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胶东母亲,化一家之小爱为天下之大爱,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她们送子参军、筹军粮、做军鞋,用母爱构筑起广阔的大后方。而母爱哺育成长的革命队伍,与人民最亲,也最有战斗力。胶东人民对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从军队的创建上就可见一斑。我在《难以磨灭的“三花”记忆》中说:“从胶东走出来的部队,有共和国的26军、27军、31军、32军和41军等,其大多数被国际军事界誉之为中共王牌军,‘胶东军团’创天福山起义、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塔山阻击战、朝鲜清长战役等军事史上的著名战例。‘三花’就是在描写胶东军团在胶东的故事。”略加回顾军史,就可知道很多胶东母亲的故事,就可感知其中博大母爱的力量。

革命军人转战大江南北,留守养育八路军后代的,还是胶东母亲们。我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城市名片》中记述:“19527月,胶东育儿所完成了历史使命。孩子们都不愿意离开乳山妈妈,以乳山妈妈为真妈妈。妈妈们惜别的泪水抹干了再流,流了再抹,场面感天动地。进所的孩子是流动的,10年间,有送来的,有接走的,累计住所孩子总数达1000多名。所有的孩子,在侵华日军残酷‘扫荡’的颠沛流离中,无一损失;当时麻疹、白喉等传染病流行,所有的孩子,无一因病夭折。当时的军政领导人,用的话最多是:“乳山母亲,用母爱创造了人间奇迹!”育儿所之外养育、照顾八路军后代的更多,当然也包括我们的《苦菜花》母亲。

公元2004年,景区设计师刘新利先生来到乳山,母爱圣地、养生福地之地域文化的感召,吸引其留了下来。他坚持“与山形水势相辉映、与当地文化相衔接”的理念,率助手和员工在大乳山下开始了母爱圣城的建设;2007年,乳山市委、市政府亮出了“母爱圣地、幸福乳山”的城市名片;翌年,又启动了中国(乳山)母爱文化节;乳山母爱文化由地域原生态,逐步转为有意识地对外宣介阶段。山东文化界资深领导人、作家、书法家于占德先生在《大乳山,母亲山》一文中说:“在威海西面、青岛东面的黄海之滨有一座山……只因状貌如同硕大的乳房,名曰大乳山。乳,是婴儿的口粮,哺乳俗称吃妈妈。由此,大乳山自然就具有了妈妈山、母亲山的品位,而受到人们的尊崇。”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前主任、诗人于仁伯先生在《大乳山季咏》中诗云:“登高览胜无须杖,致爽烟波接远方。母爱乳山幸福地,心祈百姓共安康。”乳山市委书记傅广照先生在2008中国(乳山)母爱文化节开幕式上致辞时说:“母爱精神崇高伟大,母爱文化值得弘扬。举办母爱文化节就是为了大力倡树母爱文化、打造城市名片,提升乳山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更多朋友走进乳山、认识乳山、置业乳山,努力把乳山建设成集自然文化福地、休闲养生福地、投资创业福地、和谐人居福地于一体的幸福之城。”这3组优美的文字,代表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母亲与母爱,是一切美好之源。

母爱是大爱之本,母爱是幸福之源。独具地方特色的母爱文化,使乳山成为人们心中的母爱圣地。地貌圣母、神话圣母、红色圣母,这都是乳山所独有的。然而,这也是属于全世界的。因为,母爱是全人类共有的最温馨、最美好、最圣洁的情感!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