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名 星点豆娘
英 文 名 Ternate Damsel
拉丁学名 Amblyglyphidodon ternatensis
地理分布 分布在西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围包括印度尼西亚至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北至琉球群岛(Ryukyu Islands),以及密克罗尼西亚的贝劳(Belau,太平洋岛屿托管地, 即密克罗尼西亚美国托管地中的一个政治实体)一带海域。
繁殖方式 卵生,置卵型。
气 候 带 热带,北纬30度和南纬12度之间
习 性 栖息于珊瑚丛生的沿岸礁区水深1-15米之间的水域,通常活动于鹿角珊瑚和海藻的周围,而帕劳群岛(Palau)的族群则生活在岩礁区中。常常与库拉索豆娘(Amblyglyphidodon curacao)组群生活。进入繁殖季节时,配对的成鱼具强烈的领域性,并各自霸占珊瑚礁的一小部分筑巢产卵。卵子被置放在珊瑚的枝芽上,成鱼在旁边守护以防捕食者的侵入。
体形特征 最大体长10cm。背鳍鳍棘(总数):13条 背鳍软条(总数):11-12条 臀鳍鳍棘:2条臀鳍软条:12-13条。成鱼体呈卵圆形而侧扁。吻短而略尖。眼中大,上侧位。口小,上颌骨末端不及眼前缘;齿单列,齿端具缺刻。眶下骨具鳞,后缘则平滑;前鳃盖骨后缘亦平滑。体被大栉鳞,背鳍单一,软条部延长而呈尖形;尾鳍呈弯月形或内凹,上下叶外侧鳍条不延长呈丝状。成鱼体淡绿色,体侧每一块鳞片均具一黄色斑点,因此得名“星点豆娘”。身体各鳍与体色一致,胸鳍、背鳍软条以及尾鳍末端透明。星点豆娘与库拉索豆娘(Amblyglyphidodon curacao)亚成鱼较为相似,区别在于后者体侧具3-4条不明显的暗色竖带,不难分辨。
食 性 主要以海藻、浮游生物以及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