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鱇鱼目(Lohpiiformes)里所有的成员,可分为5亚目,16个科,65个属,约300种。他们一生都在海洋中度过,且大部分都生活在深海,鮟鱇鱼最大的特征就是有特化的第一背鳍鳍棘,活像是一支钓竿,钓竿末端是一些诱饵结构,称之为饵球(Esca)。鮟鱇鱼大多会有一个强而有力的大嘴巴,可以很容易将猎物一口吞下。鮟鱇鱼还有以下一些其它的特性,请大家仔细观察喔!
1、没有肋骨,所以胃可以撑的很大,甚至吃下比自己大的鱼。
2、牙齿强壮且可向内倒伏,如倒勾般,只要进去口中的猎物就别想逃出来。
3、没有一般鱼类的鳃裂,取而代之的是鳃孔,而鳃孔位于胸鳍基部下方。
4、胸鳍通常具有肉柄,可以在海底或是珊瑚礁间爬行。
5、浅海的鮟鱇鱼体色会跟环境相仿,用以欺敌。
Pietsch(1984a)及Pietsch & Grobecker (1987)将他们区分为五大类(五个亚目),在此我们提供台湾较常见的代表种类,请大家比较看看,哪些是你常见的种类呢?他们是不是可以吃呢?
鮟鱇鱼,又称为鹅鱼(goosefishes),身体扁平(纵扁),头相当宽大,最大可达到1公尺以上,日本人相当喜好吃鮟鱇鱼火锅,尤其是肝脏,据说相当美味,而欧洲近海国家则喜欢吃鮟鱇鱼肉。
深海鮟鱇占鮟鱇鱼目成员的一大半,总计有11科,35属,约150种,他们跟一般所见鮟鱇鱼的最大的差别是没有腹鳍。但最主要的特征还是在非常奇特的第一背鳍,我们称之为吻触手(illicium),或是钓竿结构(lure)。顾名思义,深海鮟鱇鱼全都是生活在深海之中,但分布水层相当广泛,从大陆棚200公尺以下到6000公尺深海都有发现。我们所见的深海鮟鱇鱼吻触手末端通常有发光器(light organ),所以在我们的课本中所提到的灯笼鱼,所指的就是深海鮟鱇鱼,不过这跟实际灯笼鱼目的鱼可就差多了。
雌雄双型(Sexual dimorphism)是深海鮟鱇鱼一个很大的特征,雌雄成鱼鱼体有相当大的差异,幼鱼在经过变态期之后,身体构造会朝向不同方面发展,雌鱼越来越大,也有钓竿结构、凶猛且可下压的牙齿、完整的鳍条…等;但是雄鱼的钓竿结构慢慢会退化剩下基骨,牙齿是由上下颚骨骼所发展而成的齿骨(denticular),通常他们的成体大概都只有1-2公分左右,这样的雄鱼我们称为矮雄(dwarf male),而雌鱼成体最大甚至可达1公尺以上。这样的发展是为了让雄鱼方便寄生在雌鱼身上。属于寄生性(Parasite)的他们,某些科别为义务性寄生(obligatory),也就是一定要寄生,否则生殖腺就不会发育;而某些科别为兼性寄生(facultative),即可寄生也可不寄生;某些科别为完全不寄生(nonparasitic)。一但寄生之后,寄生部位就会有纤维及血管连接,雄鱼会吸食雌鱼血液为生,然后身体各部位会非常退化,仅剩精巢继续发育。
发光器可说是深海鮟鱇最有用的利器,而现在我们也可以知道,提着灯笼的都是雌鱼啰!
在发光鱼的研究有相当多的报告,深海鮟鱇的发光系统是属于细菌发光,在深海鮟鱇的小小灯笼里,有着无数的发光腺(light grand)细胞,而这些细胞会提供相当舒适的生活环境给发光细菌,等细菌长的够多了就可以提供足够的光线,而这时发光腺细胞后部会有一反射层,将光线集中反射至同一个方向。
如此说来,深海鮟鱇鱼的发光器一定是用来找个金龟婿啰!那可不一定,它的功用最主要当然是引诱深海中的生物前来,好来顿美味的飨宴。另一方面,它也可以用来保护自己,日本人曾将冠鞭鮟鱇鱼(Himantolophus)放在水族缸中存活八天,发现他的饵球会发出蓝光,遇到危险时,会将发光菌喷出,就像是一团发光的迷雾般,用以迷惑敌人,争取逃走的时间。
据研究,每一种深海鮟鱇饵球内共生的发光菌都不同,这些发光细菌是如何在茫茫深海中找到正确的鱼种来寄生的呢?目前我们还不了解,但我们可以知道,在幼鱼的某一个时期会有大量发光菌寄生,然后就开始大量繁衍,之后就不再接受寄生。
以前有一种说法,深海鱼只要张嘴等着表层的动物尸体掉下来就可以饱食了,事实不然,从”她们”的胃中,我们不难发现深海的虾子以及巨口鱼等生物,最近发现”塑料袋”也是她们的最爱,这真是人们的奇异恩典呢!
一般来说,深海鮟鱇的外观形质有当大的特异性,几乎每个科别都有一个特别的构造,如柄鮟鱇(Culophrynidae)有着相当长的鳍条;新角鮟鱇(Neoceratiidae)没有钓竿,但却有着相当多的勾状牙齿长在嘴巴外围四周;长角鮟鱇(Gigantactinidae)的钓竿可长达身体的三倍以上,如果鱼体是30公分,那钓竿就是一公尺以上啰!吻长角鮟鱇(Rhynchactis)上下颔都没有牙齿;还有冠鞭鮟鱇的表皮有许多骨板状鳞片,所以台湾渔民给他一个有趣的名字叫菠萝鱼。在发光器的分部方面,除在吻触手末端具有饵球可发光以外,角鮟鱇科的鱼在背部有二至三个肉阜(caruncles),也具有发光作用;奇鮟鱇属(Thaumanichthys)发光器长在口中;双角鮟鱇科(Diceratiidae)具有第二背鳍鳍棘特化的钓竿,也同样具有发光作用。
一般来说,深海鮟鱇幼鱼会漂浮在表水层,随浪漂流,等到过了变态期之后,成年鱼体会渐往深层,深度大约在海洋中层至深层,约从200公尺到6000公尺皆可以发现他们,以全球区带来说,大概从亚南极到亚北极都有他们的踪迹,但地中海未曾发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