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琼海养越南巴沙鱼 10亩水面年产5万公斤
罗非鱼替代品种——巴沙鱼在琼海试养成功,养殖户看着肥美的鱼开心不已。南海网网友 蒙钟德 摄
经过9个月的养殖,巴沙鱼亩产达到
肥美的巴沙鱼 南海网网友 蒙钟德 摄
经过9个月的养殖,巴沙鱼亩产达到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海南省琼海市从越南引进的巴沙鱼,目前已试养成功,获得海南省专家组的顺利验收,在国内属首创,有望成为种群正在退化的罗非鱼替代品种。
巴沙鱼是一种生长于越南湄公河流域、外形像鲶鱼的无鳞鱼,作为特有的优质经济鱼类,巴沙鱼是东南亚国家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具有生长快、个体大、产量高、食性广、易饲养、肉质白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小剌、利于加工等优点。
据琼海市罗非鱼协会会长刘哲佐介绍,由于多年养殖的罗非鱼种群正在退化,发病率高,繁殖率下降,近4年来,该协会积极寻找新的鱼类品种替代罗非鱼。在琼海市科技部门支持下,前往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考察,认为生长于湄公河流域的巴沙鱼比较适合海南养殖,并引进琼海试养。项目引进后选定万泉镇光耀村民黎清阳作为首批养殖试验户,在10亩池塘里放养5万尾。经过9个月的养殖,亩产达到4500公斤,目前正陆续捕捞上市。
刘哲佐说,巴沙鱼比罗非鱼产量高,罗非鱼每年亩产约2000公斤,巴沙鱼每年亩产约5000公斤,目前正在试养阶段,打开市场后就扩大养殖规模,准备在全省推广。作为琼海市2009年度科研项目,目前,琼海市科技局已邀请省市有关专家组成项目验收组,对巴沙鱼池塘养殖技术研究项目进行验收,并获一致通过。
“巴沙鱼的试养成功在国内属首创,意味着它有望成为罗非鱼的替代品种,对优化渔业产品结构,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刘哲佐说。
养殖户黎清阳看着满池塘蹦跳的巴沙鱼高兴不已。他说,巴沙鱼生命力强容易饲养,节省成本,比以往养殖的罗非鱼经济效益更可观,比养殖同等数量的罗非鱼可多增收12万元。
相关链接:巴沙鱼
巴沙鱼,是东南亚国家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它属鲶形目鱼类,属芒鲶属的芒鲶(Paugusiushamiltoa)为无鳞鱼类。 是湄公河流域中一种特有的优质经济鱼类,越南音译为“卡巴沙”(CABaSa),意思是“三块脂肪鱼”,因为该鱼在生长过程中,腹腔内积累有三块较大的油脂,约占体重的58%。该鱼具有生长快、个体大、产量高、食性广、易饲养、肉质白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小剌、利于加工等优点。当年苗种经一年饲养可长至500—
巴沙鱼外形与我国珠江水系产的白骨鱼极为相似。
巴沙鱼喜群集,常活动于上、中水层,杂食性,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喂食时能游至水面吃食。耐低氧,对水质要求不高,可高密度养殖。每亩放养4厘米—5厘米规格鱼种3000尾左右,苗期以投喂小杂鱼和米糠为主,约半年个体增重至600—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