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用来防御北极熊的"苹果屋"。资料照片
“我们到达了北极更北端的位置,采到了地球最北端3000米以下的生物,首次回收了一年前投放的深入潜标观测系统……”
14名青岛专家参加科考
“本次科考122位专家中青岛共有14人。”
考察队是今年6月25日从上海出发的,按计划将于
首次回收北冰洋的潜标
陈红霞教授在电子邮件中介绍说,截至目前,已完成136多个海洋站位的综合调查(含2个周日观测站)、9个短期冰站考察和一个为期13天的“长期冰站”考察,考察队创造了中国北极考察史和航海史上多项纪录。
“2008年,我们曾在北极布放了一套极地深水潜标综合观测系统,成本超过了180万元,长度超过了1300米。”陈红霞介绍说,北京时间
采集到3000米水下生物
这次考察中,考察队首次在白令海海盆3742米水深处,完成24小时海洋学观测。“北冰洋海洋生态系统调查也是我国历次北极科学考察中,项目最多、内容最全、获取样品量最多的一次。”陈红霞说,考察队员首次利用生物垂直分层采集器进行了3000米水深的生物采样;采集到我国迄今在地球最北区域的鱼类生物样品;首次获得水深3997米的沉积物柱状样,最长柱状样3.1米。
“这次科考中,我们又往北多走了一段。”陈红霞说,
■花絮
建“苹果屋”防范北极熊
陈红霞教授还告诉记者,途中有趣的事情比较多,但他们的工作任务比较重,每天轮番上岗作业、睡觉、吃饭,没有太多时间做工作以外的事情。像北极熊等动物们有时羞涩有时“好客”,有时好奇有时冷漠,科考队员所有的工作都尽可能减少对北极动物的影响。
为防范北极熊来袭,科考队员会在海冰上建一个“苹果屋”,这是特制的绿色小屋,外形像苹果,它是国产装备,每个造价大约10万元。陈红霞说,这种屋非常坚固,里面装有各种科学研究设备,还可以在里面住宿。在“苹果屋”两旁,还有两台在好莱坞动作大片里时常可见的装备——水陆两栖车和雪地摩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