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可利用的陆地资源日渐捉襟见肘,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蓝色经济”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约10%,而且这个比重仍有上升趋势。
在刚刚闭幕的第33届世界海洋和平大会上,来自30多个国家的200多名专家围绕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两大主题,呼吁人们在发展“蓝色经济”的同时切勿忽视海洋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建议沿海城市适度开发海洋产业,以保持人类依海而存、与海共生的和谐局面。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沿海省份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中国的沿海省份以13%的陆地面积,滋养了40%的人口。2009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9.53%。
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介绍说,目前中国海洋事业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海洋规划体系基本形成,海洋科技创新与支撑能力显著提高。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将以实施海洋科技创新战略来支撑并加快海洋事业的发展,着力提升海洋经济的质量和效益,转变发展模式,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2001年至2009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约为16%,远远高出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苏纪兰指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该增长率意味着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速度已经处于较快水平,未来中国海洋产业应当保持适度发展的速度。
美国工程院院士、美籍华人黄谔告诉记者,过度捕捞和填海造地是海洋环境的两大杀手。他很欣喜地在青岛看到当地严格遵守禁渔制度,在保护海岸原有生态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
国家海洋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近海以外海域环境质量状况基本保持良好,但近岸海域形势严峻,污染面积约13.7万平方千米,典型生态系统破坏严重、资源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灾害频发,近岸海域功能受损、生态系统脆弱。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我们不能仅仅关注GDP的增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苏纪兰指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海洋环境,因为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一旦被破坏就可能要用十倍甚至更多的代价去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