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国际旅游城 力求既要建设得好更要管理得好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2:51:10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议题聚焦“城市管理”,从市四套班子的领导干部,到全市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全市130多名干部每人都提交了一篇数千字的理论文章,阐述三亚当前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针对性的解决之道。831日至91日,三亚市委2010年度理论研讨会在鹿城举行。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江泽林表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是城市发展的两项基本任务,在近年来三亚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基础上,城市管理是当前和今后三亚城市管理的中心任务,全市各级干部的精力、三亚市的财力投入方面向城市管理方面倾斜。

城市管理的短板日渐凸显

近年来,三亚经济社会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三亚度假,候鸟老人在这里长期居住。而沙滩绿地道路的环境卫生,市区道路的交通状况,旅游市场的诚信经营,排水排污市政设施的完善等等市区公共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市民和游客的需求,城市管理短板凸现。特别是今年以来,三亚城市近郊的农村小产权房等违章建筑相继冒出,严重干扰了三亚正常的房地产市场。

三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忠江归纳认为,当前三亚市城市管理中存在六个问题:城管信息不对称,方式简单粗放,“事先预见预防少,事后被动处置多”;城管运行机制不畅,职能配置不科学;城管工作方式方法不科学,降低了工作效率;城管执法依据不足,管理效果大打折扣;城管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城管对象意识淡薄,居民素质亟待提高。

针对当前三亚城市管理体制滞后,三亚市政协副主席黄志强认为,目前三亚市市政公用设施的管理分散在城管、交警、交通、环保、环卫、住建、国土、水务、消防等部门。部门之间存在着责权不清、职能交叉、关系不顺等现象,造成了部分重复管理、部分无人管理。

专门调研了城市导向公共信息标志的现状之后,三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文开平总结认为存在以下问题:色彩的识别性不强以及文字不规范,安装的位置非常随意,不能发挥出公共信息标志牌应有的导向指引作用。更为严重的是,公共信息标志的图形混乱,缺乏应有的规范,系统管理的分工也不明晰。

三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家忠重点提及了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陈家忠认为,“黑社”、“黑车”以及无证从业人员干扰旅游市场秩序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存在的“黑车”现象不办理正常的手续,不缴纳有关税费,营运成本低,对正规的旅游车经营者造成很大的影响。

“城管”外延的不断扩张

作为日渐成为驰名中外的中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三亚的城市管理范畴外延也在日渐扩张。其中,文化发展的定位、如何科学面对危机的处理、社会综治稳定等等,在本次理论研讨会上,也有领导同志将其纳入“城市管理”之中,期许三亚在深化城市管理的发展中前瞻性地考虑。

近年来,出租车罢运事件、三亚绕城高速隧道塌方事故、“99分招考门”等等热点事件,每每将三亚推向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对此,三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萍提出,随着三亚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不断凸显,危机管理已经成为城市公共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事件发生后,相关领导要第一时间亲临现场,靠前指挥,确保在处理中有一系列对社会负责的行为。

从深层次的社会管理来说,海南大学三亚学院社会发展分院副院长李利认为,三亚的当地人跟大量的外来游客、外来人口之间形成了一个“匿名社会”。“匿名社会”中大家彼此互不认识,社会失范问题大大增加。即使有较完善的社会规范体系,社会良好风气的养成仍需付出巨大的努力。

城市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对文化发展的定位,三亚市副市长李柏青认为,文化立市是三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更高的视野、在更高的层次上审视三亚的发展,肩负起建设国际旅游岛重大使命和责任的战略选择。当今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文化赋值”的时代,实践证明,文化对一个区域、一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具有同等意义。构建三亚成熟主题文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亚城乡结合部面临着社会治安稳定管理难题。凤凰镇委书记王裕雄说,随着三亚城区向凤凰镇扩张,三亚湾的绿地和沙滩的卫生,以及穿过凤凰镇的主干道的卫生等城市管理性质的工作,都开始逐步落在凤凰镇的担子上。此外,城乡结合部大量的流动人口管理,也都给乡镇加上了更多的“城市管理”范畴职能。

构建体制机制的创新愿景

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管理”,还是内涵正在扩张的城市管理,当前的三亚在推进城市管理方面,急需进行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在本次理论研讨会上,领导干部大都针对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愿景展望。

三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陈跃认为要探索建立符合三亚实际的城市管理新机制;推进城市管理从“小城管”向“大城管”转变,建立符合城市发展需要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推进“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建立符合城市发展需要的长效管理机制、推进“政府型管理”向“社会化管理”转变,建立符合城市发展需要的多元互动型管理机制;推进“管理型执法”向“服务型执法”转变,建立符合城市发展需要的队伍管理机制。

在城市管理的技术层面,三亚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局长曹兵表示,数字城管是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的有机结合,他将先进的GPS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集成为一体,构建城管信息综合平台,创新城管模式,改变了传统城管模式不足,使城市管理向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方向转变,实现了城市管理从粗放、随意向规范、精确和科学管理的转变,改变了传统突击式、运动式、被动式、智能化程度低的管理局面。

育才镇委书记曾锋认为,要完善群众引导机制和参与机制。三亚要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引导广大市民和游客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自觉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来。可考虑组建城市管理志愿者队伍,开展城市管理体验活动,让志愿者担任城市管理的信息员、劝导员、监督员、参谋员、宣传员,参与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等日常维护活动。

三亚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勇提出,三亚将积极探索扩权强镇(区),总的原则是宏观决策权上移,微观管理权下移。例如,城市管理方面的权限应作为向河东、河西两区下放的重点,而田独镇可开展项目审批方面的试点。同时抓好两区的机构设置、扩大镇(区)的财权。

呼唤城市管理的法制保障

建立队伍、设置机构、创新机制,进行城市管理,不仅仅要有这几把刷子,还要有相应的保障措施。在本次理论研讨会上,不少干部提出了针对城市管理要有法制保障,从而在根本上巩固城市管理的成果。

例如针对环境卫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河东区工委书记宫建国提议,三亚的环境卫生问题仅靠一般的号召和检查评比已经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必须加快环卫立法,加大环卫执法力度。在市政府出台地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罚决定决议的基础上,请省人大就三亚市政建设管理出台专门的地方性法规,将处罚违反环卫规定的行为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根治城市脏、乱、差现象。

三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李洪海建议要加快城市管理的法制进程。从目前以行政手段为主逐步转向以法律手段为主,并辅之以行政、经济、教育等手段的综合运用。要抓紧法规空缺行业的立法和现在法规不合适部门的修订工作,形成覆盖城市管理各个方面相互衔接的法规框架。

三亚市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任熙德认为,城市管理模式法制化是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法制具有强制性、规范性和稳定作用,能起到道德规范、行政手段、经济方法所起不到的特殊作用。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