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热衷与我国和日本协商建造海底隧道
韩国热衷与我国和日本协商建造海底隧道
节选 《中国海洋报》文章:“通过海底隧道的高速铁路,从韩国首都首尔出发,两个小时就可以到中国,4个小时就可以到北京。”这便是韩中海底隧道的构想,在韩国总统李明博的主持下,它的讨论级别已由地方政府上升到中央政府层面。事实上,韩中海底隧道构想的基本框架在韩国已经进行了多次讨论。在韩国提出的几个可行性线路中,最为合理的是韩国平泽至我国威海的海底隧道。两地距离373公里,因为平泽的港口条件好,容易建成物流基地,而且这一段海域水深相对较浅,所以具有技术可行性。据推算,该工程费用约为120万亿韩元(约7000亿元人民币)。
从2007年开始,韩方就为推动韩中海底隧道项目而不断奔走。2008年2月,韩国京畿道知事金文洙特地率领50多名公务员和20多名历史、铁路、城市规划及经济领域的专家,乘坐渡轮从韩国平泽港出发到山东荣成,进行沿线考察。金文洙反复表示,中韩隧道从技术上看是非常可行的。
除了中国,韩国还想用海底隧道与日本连接起来。与韩中海底隧道相比,韩日海底隧道的构想要成熟许多,而且两国一度在官方层面进行过讨论。早在上世纪30年代,这个设想最早由日本方面先提出,日本学者提出的海底隧道路线有三条,两条从日本九州的唐津市经对马海峡到韩国巨济岛,一条从日本唐津到韩国釜山,海底长度在128公里至148公里之间,虽然比韩中之间的距离近许多,但仍是著名的英法海底隧道的4倍左右。
对于韩国对海底隧道表现出格外高的热情,有分析人士表示,除了政治因素,也与韩国一直想把自己打造成东北亚中心的战略有关。如果海底隧道的构想成为现实,韩国将在“东亚共同体”中充当枢纽角色。
虽然韩中、韩日海底隧道的构想被炒得很热,但多年来却一直停留在纸面上,其操作难度可想而知。有韩国学者认为,从长期来看,海底隧道可能对双方产生积极影响,但是国家之间如何分担超过百万亿韩元的庞大工程费用的确令人质疑。
此外,技术障碍也是制约韩中、韩日海底隧道构想的致关重要因素。技术障碍不仅包括勘测和施工阶段的挖掘,还包括如何防止恐怖主义的袭击,比如化学武器袭击等问题。在如此长的隧道里,一旦发生灾难性事故,处理起来非常不易。韩中、韩日海底隧道水下距离很长,设计上会有很大困难,勘探时间也会很长。
据了解,目前世界已经启用的最长的海底隧道日本青函海底隧道总长不过5.386万米,海底部分仅为2.33万米,英法海底隧道海底部分也不过3.9万米。而韩中海底隧道甚至要超过30万米,工程难度可想而知。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梦恕对韩中海底隧道建设这一构想也曾表示,从技术上看,修建韩中海底隧道虽然很难,但并不是不可能的。但从经济角度来看,韩国资源不多,市场也不算大,出产的东西又比较贵,对中国的吸引力有限。所以说修建韩中海底隧道对中国经济不划算,中国不大可能投资建设。
海底隧道不仅能便捷一个国家内部海峡两岸的交通往来,而且对于国际间的海峡往来也同样起到了交通便利、经济发展等多种积极影响。但是,国际海底隧道的建设要考虑政治、工程资金、地域环境等诸多因素,确实比国内海底隧道建设要复杂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