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殖放流 烟台再造渤海"鱼仓"

来源:孙向晖 实习生 马学利   发布时间:2015-05-21 03:59:13 
6月30日,320万只梭子蟹苗种在莱州湾被投放下水。这是烟台市今年规模最大的一次梭子蟹增殖放流活动。

自5月20日以来,我市海洋与渔业部门及部分渔民共同开展了人工增殖放流大行动。截至目前,共向莱州湾、丁字湾、养马岛近海、蓬莱近海和长岛近海放流海蜇、日本对虾、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牙鲆和虾夷扇贝苗种共计3.1亿尾(只),放流规模创历年之最。

环境恶化 “海上牧场”难见鱼

梭子蟹是莱州湾的特产,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近年来,由于渤海海水污染严重,加上连年过度捕捞,一度造成莱州湾渔业资源濒临枯竭,莱州梭子蟹不仅价格高得离谱,而且货缺,以致出现了当地政府招待贵宾买不到一只梭子蟹的“传说”。

如莱州湾少见梭子蟹一样,我市境内的渤海一些海珍品也难觅踪影。

救救渤海!市民在呼吁,海洋与渔业部门在疾呼。

渔船数量和马力的上升,是造成海洋渔业资源迅速衰退的原因之一。省水产部门提供的一份数据证实,从1985年以来,20年间全省渔船由1万多艘猛增至4万多艘,渔船总马力由51.3万马力上升到129.9万马力。我市目前有捕捞渔船6000多只,大小渔船也是在一年年增加。

僧多粥少,渤海海洋鱼类生物种群急剧减少。以对虾为例,在短短一个月的捕捞期内,捕虾渔船在整个渤海反复清剿最可高达36次之多!在如此高强度的捕捞作业之下,近年来,渤海梭鱼、真鲷、鲅鱼等大宗经济鱼类已难以形成渔汛,棘头鱼等大家族鱼类也难以见到。

海域污染,是造成海洋渔业资源迅速衰退的另一个原因。近年来,随着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海量的逐年递增,以及溢油、违章倾废、船舶污染的增多,我市近海海域污染面积、污染程度令人担忧。据了解,我市共有17条主要入海河流,6个直接入海排污口。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大部分海域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及污染事故的频繁发生,造成饵料生物大量死亡,部分水生生物产卵场所被破坏。水生生物得不到有效补充,致使水域生产力不断下降,水生生物总量减少,水域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另外,船舶污染事故发生也给加大了海上污染,导致我市沿岸近海海域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渔业资源衰退严重,直接影响到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

“海上烟台”难见鱼,这实在是于情于理都难以说得过去的事。据此,我市提出了实施以海上人工增殖放流为主,耕海牧渔,发展海上栽培渔业,通过加大苗种放流量培植近海渔业资源、促进海洋捕捞业的可持续发展。

增殖放流 再现“天下鱼仓”

我市渔业经济的发展,少不了增殖放流等修复行动的一份功劳。记者了解到,过去5年,全市累计投入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资金3000万元,放流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海蜇、三疣梭子蟹和牙鲆等苗种20多亿只,累计为渔民增收1亿多元。去年,我市渔业出口创汇高达9.5亿美元,占全国的1/8。

今年我市各地的增殖放流活动,更是高潮迭起———

320万梭子蟹蟹苗莱州湾下水:6月30日,320万只梭子蟹苗种在莱州湾被投放下水,这是我市今年规模最大的一次梭子蟹增殖放流活动。截至目前,莱州湾今年共放流梭子蟹苗种500多万只。为恢复渔业资源,提高渔民收入,莱州市利用黄渤海伏季休渔的有利时机,在莱州湾海域进行梭子蟹幼苗人工放流,近十几年来已放流梭子蟹幼苗4100多万只,有效促进了当地渔民增产增收。据统计,去年莱州放流700万只梭子蟹大获成功,秋冬海上梭子蟹旺发,当年海捕产量达到5000吨,产值2.7亿元,市场上蟹肥肉厚,价格为近十年最低。在人工放流的资源补充和支撑下,近年来,莱州海产品跌势趋缓,全市捕捞产量保持在30多万吨、产值40亿元的相对较高水平上。

29.81万尾牙鲆苗放流大海:7月1日上午,蓬莱市启动了2007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行动,29.81万尾优质牙鲆苗种在省、烟台市海洋与渔业部门负责人的监督下,被装上渔政船,由蓬莱中心渔港驶向渤海湾深处,放流大海。此次在蓬莱海域放流的牙鲆苗规格在5-8cm以上,投放鱼苗位置处于蓬莱城西海域,水质优良,饵料丰富,特别适合牙鲆的生长。牙鲆是黄渤海的传统名贵优势品种。近几年随着捕捞强度的增加,在黄渤海地区特别是渤海湾地区资源逐渐减少。蓬莱所在的区域,过去牙鲆的年产量在2-3万吨,近几年产量逐年减少。蓬莱市连续三年进行名贵牙鲆鱼种人工放流增殖工作,共计放流61.82万尾,新增产值2500万元,不仅促进了本地牙鲆自然资源的恢复,而且大大增加了渔民收入,推动了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截至目前,我市各地开展的人工增殖放流活动仍在进行中。市海洋与渔业局一份统计数字显示:今年,我市计划放流各类水产苗种2.9亿尾(只),比去年增加8000万尾(只)。自5月20日以来,全市已向莱州湾、丁字湾、养马岛近海、蓬莱近海和长岛近海放流海蜇、日本对虾、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牙鲆和虾夷扇贝苗种共计3.1亿尾(只)。今年我市的增殖放流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群众的广泛关注和支持,许多市民无偿加入放流活动。海阳市兴凤海珍品养殖研究所育苗厂无偿放流1cm以上的海蜇苗620万个,这也是海阳市首次个人无偿参加增殖放流活动。招远市渤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义务放流海蜇苗种3669万只。

据了解,7月中旬,我市还将按照计划陆续向莱州湾、丁字湾蓬莱金海、长岛近海放流海蜇、牙鲆、三疣梭子蟹、中国对虾、海参、黑裙等水产苗种,预计将为渔民直接增收8000万元。

记者 孙向晖 实习生 马学利

只为水族子孙旺

--走近“全国义务增殖放流第一人”徐法海

7月3日,渤海湾畔招远市辛庄镇段,素有“全国义务增殖放流第一人”之称的渤海养殖育苗场场长徐法海再次将价值90万元的60万尾牙鲆鱼苗放入了渤海湾。这已是他个人第三次义务放流。

徐法海,53岁,招远市辛庄镇徐家疃人。十几年前,身为招远市公务员的他难舍大海情结,决定回乡稿海上养殖。徐法海回乡后便筹资30万元开始了海洋生物的育苗养殖,当年收入5万多元。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周边渔民的极大兴趣,纷纷前来拜师学艺,而徐法海也毫不保留地传授着自己的经验。不到三年时间,海水养殖遍布了周围十几村子,由此而被当地渔民尊敬地戏称他为“老法海”。

“你不怕渔民们抢了你的生意?”“不怕,形成了区域化养殖,更有利于销售。”这话不假,几年的时间,徐法海的固定资产便从最初30万元发展成了6000多万元,年产值2000多万元。

然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却日益膨胀着捕捞大户的利益之心。“许多业户昼夜行动,连小鱼都打上来了,实在太可惜。”谈起近几年的渤海渔情,“老法海”一脸惆怅:“现在是连鱼子鱼孙们都吃了,大的鱼几乎不看见,如此下去,子孙后代们的饭碗怎么办?”

2006年夏,一直牵挂海洋生态发展的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作出了义务放流80万尾牙鲆鱼的决定,由此成为全国海洋生物个人出资义务放流的第一人。今年6月,他得知省海洋与渔业厅要在招远进行海蜇增殖放流,立即加入其中,将把价值120万余元的3668万只海蜇苗无偿地放流大海。

他对大海的慷慨让许多人不解:“那么多的钱白白地倒入大海,图个什么?”“这些本钱拿出来给村民分一下,村民们还会记他个情,可这么一弄,谁认他。”

可徐法海回答:“我不图别的,就图个回报,大海养育了我,我也必须养育大海。”不过,他心里更清楚增殖放流的意义,按常规计算,投入产出比至少应为1:10,那意味着2-3年成长期后,至少可以得到10倍以上的回报———3次放流总值为370万元,收获则将达到3700多万元。

徐法海坚信,只要能够长此以往地做下去,不久的将来,渤海湾必将重现二十年前“天下鱼仓”的美好光景。

记者 孙向晖 通讯员 李彦山 杨彩虹

焦点快评: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烟台濒临渤海、黄海,南北2.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绵延909公里的海岸线长廊,已成为这座海滨城市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努力跨越经济强市的“基石”。近年来,响应科学发展观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我市积极开展伏季休渔期活动,主动参与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努力培育海上牧场。他们热爱海洋,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渔文化。

但每年珍贵鱼种数量的减少和消失也表明,仍有人没有善待海洋。近几年随着捕捞强度的增加和海洋污染的加重,黄渤海地区特别是渤海湾地区一些几年前常见鱼种正在逐年减少,甚至在一些海域已经见不到它们的身影。蓬莱市所濒临的海域,过去每年牙鲆的产量均在两万到三万吨,近几年产量逐年减少,多种名贵鱼种只能通过人工增殖放流来增加产量,这不不禁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尽管警钟敲响,仍有不少渔民在拼命捕捞,而且渔船的网眼越来越小,像筛子一样对大海“筛”上几遍,连鱼子鱼孙都不放过。

此外,人们对海洋的保护意识不强,也在挑战着海洋的承载力。在许多人的观念里,大海是广阔的,向海里丢点垃圾、排点污水算不上什么。但专家称,陆地人们的强排性活动使海洋污染加剧,大江大河的污染物排放使海水水质不如人意。而海洋本身在开发过程中的活动如石油开发、大规模的养殖业等超过了海洋的承载力,也给海洋环境造成了破坏,使一些海洋物种濒临灭绝。因此,无论是开发矿物资源、生物资源、海洋旅游资源,还是海水资源,都要提倡科学的发展观,利用健康的海洋开发技术。如果不这样,虽然会带来经济的一时发展,但给后代造成的环境危害是无穷的。

我们的经济在前行,我们的思想不能停顿,居安思危的意识应一直保持。海洋环境污染最终会使大海走向“荒漠化”,其破坏性不言而喻。这就需要市民加强海洋保护意识,吸取陆地开发的教训,自觉地保护海洋、爱护海洋,有了意识才会有行动,海洋环境才能上一个新台阶。眼下,我市正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临港经济,我们在不断向海洋索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向海洋经济有所回报。虽然海洋经济属于可再生的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也是一个很大的经济创收点,但毕竟海洋渔业资源是有限的。人们在大量捕捞的同时,也要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这样海洋渔业才能绵延不绝、经久不息。(完)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