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珠江口生态监控区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大亚湾生态监控区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2009年广东海域发生赤潮11次,累计面积近750平方公里!
广东海洋环境公报指出,多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我省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根本扭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近岸海域污染程度不断加重;二是珠江口等河口海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三是陆源入海排污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四是海洋灾害和污染事故对海洋环境的威胁依然存在。
海洋污染不是新问题,如何建设好海洋强省才是问题。作为沿海发达地区,广东的改革开放受益于海洋颇多,海洋大省名头颇响;珠三角土地吃紧,向海洋借力、发展海洋经济,海洋强省已开始规划,广东正致力于建设国家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
从即日起,本报推出“广东海洋污染调查”专题报道,初衷不局限于重复描绘广东的海洋污染,而重在阐明海洋污染对经济、产业的影响,由此为广东建设国家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提出“隆中对”,提出海洋污染的新变化,以及对养殖业、旅游业、海洋生态等海洋产业的影响及对策。
然而,渔民面对茫茫大海更多的是茫然无措,由海洋污染造成的渔业资源衰退是压在渔民们心头最沉重的石头。
“珠江口水浊了,我们要去更远的地方捕鱼,但要到哪里,看运气吧。”骄阳似火的7月底,在东莞虎门镇珠江入海口的渔船上,发黑的咸淡水交汇处在高温下散发出阵阵恶臭,51岁的渔民老梁无奈地向记者倾诉。
“广东渔业资源已持续多年衰退,几十年前丰产的珠江口附近渔场快要枯竭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死亡增多,珊瑚等海洋生物退化,海洋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广东一位水产研究人士语气沉重地说。
所有这些现象的背后,折射出广东近海海洋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源头
东莞母亲河变身污染源
沿着珠江入海口“洄游”,经过狮子洋,进入东莞境内的太平河,在这里或许可以寻觅到珠江口被污染的源头之一。
太平河是东莞东引运河虎门段的一部分,位于运河的最下游,连接狮子洋。
说起眼前这条太平河,土生土长的村民吴有发再熟悉不过,“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大家都可以在河里游泳,但现在有谁还敢在这样发黑的河水里洗洗脚?”
过去三十年,以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成了“世界工厂”的代名词,但令人头痛的污染问题也接踵而来。由于市政建设的缺失、排污管道建设的滞后,东莞23镇街的污水直接排入了东引运河,河水慢慢地变臭,淤泥慢慢地沉淀下来。
“一退潮,河岸边会露出发黑的淤泥,臭气熏天。有好事的村民专门拿竹竿量了一下淤泥的深度,最深处约
东莞环保局虎门分局局长王泰林介绍,今天东莞的人口已从上世纪60年代的不到100万人急遽膨胀到近1000万人,整个东莞大小企业多达5万家,虎门、长安、沙田、麻涌、厚街等工业名镇全是在东引运河的流域之内,污水排放量远超运河能接受的水平。
岁月令太平河不堪摧残,几十年后的东引运河变得令人唾弃。这条东莞的人工母亲河变成臭不堪闻的经历,佐证了珠三角近岸被大肆污染的严峻事实。
海域
广东10%近海中重度污染
东莞珠江入海口的污染仅仅是广东近海污染的一个典型。
从全国海域水质等级示意图上看,南海是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仅次于东海的海域。南海海域污染程度数广东,广东污染程度数珠三角。可以说,广东沿海自西至东,沿海各大城市近岸海域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2009年,在南海5220平方公里的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中,广东省以3800平方公里占了大半。在广东长达
在粤东,受陆源排污和柘林湾大规模海水养殖自身污染影响,潮州柘林湾海域受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严重污染,整个海湾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结果是使这个老牌的水产养殖区“水质差,鱼难养”,鱼类病害增多,渔农养殖户收入总体一年不如一年。
《2009年广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数据显示,全省近岸海域约有近半海水水质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广东近海海域总面积中,有20%的海水受轻度以上污染,约有10%的海域水质处于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的状态。”长期关注广东海洋的知情人士披露。
监测
95个入海排污口近半超标
近年来,尽管广东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设定的超标排放入海排污口超标率,已从令人惊诧的62.9%下降到45.3%,但2009年95个被监测的入海排污口中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