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学科形成实力 海洋学科大有希望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05-21 03:59:33 

水产学科介绍

学科建设是学校办学工作的龙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和积累,广东海洋大学在水产养殖学学科和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领域已形成一定实力和比较优势。

水产养殖学学科

本学科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是广东省在该学科领域最早进行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学科,是学校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亦是省级重点学科。近5年来,本学科建立了一支稳定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学术队伍,现有人员32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19名,博士15名,6名青年教师入选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承担研究课题123项,其中国家863计划3项,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11项,省级项目40项,科研经费1576万元,现已完成项目7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9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8项,授权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369篇,其中SCI收录14篇,出版专著20部。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本科生获广东省“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奖3项,研究生发表论文70篇,12篇获优秀论文奖。主办或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5次,邀请国内外学者来校讲学30多人次,约280多人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现有实验室面积4570平方米,拥有两个校内实验基地及8个校外教学、科研合作基地,设有“水生生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省级重点实验室,建有湛江海洋高新科技园以及投资2000万元的海洋生物研发基地。仪器设备总值1827万余元,其中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167台。中、外文藏书达45.5万册,期刊145种,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0个,外文期刊数据库9个。

几年来,该学科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带动了湛江、广东乃至全国对虾养殖、珍珠养殖和海水鱼类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为促进广东省水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湛江对虾养殖产量占全国的1/6,珍珠养殖产量占全国的2/3,海水鱼类养殖业持续快速发展。

今后5年建设的目标、思路和预期成效

主要目标:建设为学术队伍进一步优化、科研实力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同类学科点相比处于领先水平的学科。

建设思路:狠抓人才梯队和学科队伍建设,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和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完善教学、科研条件建设;加强学术交流;全面提升本学科的学术、科研水平。

预期成效:经过5年的建设,争取学科结构更趋于合理,学术队伍中教授增加5名、副教授增加5名~8名,博士学位人员比例超过60%;入选“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名~3名;科研经费大幅度提高,获国家级项目资助3项~5项,国家级成果有所突破,发表三大索引收录论文20篇~30篇;在校硕士研究生150名;水产养殖学科建设成为博士点;新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举办多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本学科将建设成为一个产、学、研相结合,创新能力强,南方特色显著,学术氛围浓厚,学术水平达到同类学科点领先水平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点是校级重点学科、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目前本学科点已具有了一支职称与学历结构较合理、学术思想活跃、水平较高的学术队伍,具备了较好的科研条件,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在国内同学科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现在编教师2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讲师7人;硕士生导师9人、博士生导师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4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1%。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达19人,占教师总数的79%。近5年来,本学科点完成各类科研项目54项,经费达621.8万元,在国内外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217篇,教学与科研获各级奖9项;参加国际国内会议100多人次,主办和承办国际性会议1次,全国性会议4次;目前在研项目4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18项,经费达527万元。设有水产品深加工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3个院级实验室,共计面积2720平方米;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室于2005年获得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资助经费600万元。仪器设备总值3000万元,其中大型仪器设备(10万元/台)32台。可供本学科点使用的专业文献资料近6万册,网络终端400个。

今后5年建设的主要目标、思路和预期成效

主要目标:建设为国内同类学科点领先水平的学科,力争获得本学科博士授予点和省级重点实验室。

建设思路:以海洋水产为特色,狠抓人才梯队和学科队伍建设;加强条件建设和学术交流;全面提升本学科的学术、科研水平。

预期成效:经过3年的建设,学科结构更趋于合理,学术队伍中获博士学位人数达到50%以上,高级职称人数达80%以上,有5名~8名中青年学术骨干入选省“千百十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在校研究生人数达120人以上,建成博士学位授权点,获得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发表相当数量的高水平学术论文,申报一批成果及专利,年科研经费有大幅度提高,多项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学科点将建设成为一个产、学、研相结合,创新能力强,学术氛围浓厚,学术水平达到同类学科点领先水平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
科学构建海洋学科体系

2007年1月,学校党委召开了海洋学科建设座谈会,会上校党委书记刘卫国强调:要树立使命观念、结构观念、重点观念、普惠观念;牢记海洋使命,理清学科层次,形成学术梯队,明确各自任务,参与科研高地建设的有创新能力的海洋水产类优势学科及其创新人才要给予政策倾斜;要在众多的海洋学科、方向、专业中寻求重点突破,同时做大海洋学科外围的教学型学科。

校长何真指出:目前海洋学科的竞争态势日趋明显,因此在拓展、做强、提升海洋学科方面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要进一步巩固学校原有的水产学科比较优势,抓紧规划、论证和建设有必要上的海洋学科,同时适度发展基础理论学科,根据“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凝练方向,明确目标”的原则科学地构建海洋学科体系。

相关链接:

●在海洋使命观念和“海洋水产两条腿走路”思路的指导下,2007年初,学校成立了“南海海洋环境研究所”,并初步建立起物理海洋研究的团队。

●2003年学校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通过国家海事局的审核认证以来,航海类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逐年提高,07届航海类毕业生参加国家海事局组织的海船船员适任证书全国统考,一次通过率达到93.2%。目前,学校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2007年2月12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有关特色办学的记者署名文章介绍了这一情况。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也随着招聘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单位逐年增多而不断提高。中远、中海和长航等国内航运界大企业已成为学校航海类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单位。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