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炙烤,暑气逼人。海滩避暑地近年来成为人们的梦想之地。然而在刚过去的2010年7月,事故不断的中国海岸线,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首当其冲的是海南岛。从三亚湾、大小东海、亚龙湾、海棠湾,到陵水的土福湾、南湾半岛、清水湾、日月湾、香水湾,万宁的杨梅湾、石梅湾,文昌的冯家湾、高隆湾、椰林湾……海南东海岸,已被开发商圈地完毕。海南海岸线海草床破坏殆尽,甚至已影响海浪速度和方向。
然后是广东汕头海岸沿线的鹿屿岛,7幢别墅非法开工建设曝光:美丽得像神话一般的海岛,植被遭破坏,环境受污染,黄沙、砂石四处裸露。从去年9月非法开工至今,该岛破坏性施工竟堂而皇之逾10个月,只是在舆论压力下,海洋、渔业部门才介入,“目前拆迁顺利”。
短短一个月,发生的这一系列危机,来得过于突然、集中。但这决不是什么偶然事件,而是我国近海环境管理混乱的结果。我国海洋管理特别是近海沿岸管理与内陆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脱节的事实,早已众所周知,让人无法继续容忍。
1990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机构改革办公室对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海洋局有关海洋环境保护职责分工的意见》,到今年8月已经整整20年,但事实上我国海洋资源、环境保护、海事管理等机构及沿海地方政府至今各自为政,互不统辖。
在最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由于海洋污染、护渔、海权等问题,学习美、日、韩等先进国家,整合海岸执法力量的呼声不绝于耳。作为当今世界最强大的海上执法队伍,美国海岸警卫队覆盖边防、海监、海事、渔政、海关、环保、人道主义行动等各个方面;印度通过《海岸警卫法》组建的海岸警卫队,对220万平方公里专署经济区进行保护,并担负反污染、海上救援等任务;日本海上保安厅规模之大,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而在我国,除武警边防、公安水上的单位之外,还设有海事局、救捞局、航道局、海洋局、渔政局、海关海上缉私单位等,近海管理单位之多,可以说居世界首位。由于这些单位平常鲜有横向联系,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难以快速反应,资源分散,效率低下。
近代国际法之父格劳秀斯,以“海洋自由论”奠定了荷、英取代伊比利亚国家的理论基础,成为英、美海洋世纪的实际辩护人:与古代陆权世界完全不同,近代的海洋是不可分割的。西班牙、葡萄牙的衰亡,就在于他们试图以陆地边界理念,管理地理大发现后的海洋。大海否认任何封建制度,大海淘汰了所有的“地主”。
荷兰人把葡萄牙人赶出海洋,并最终赶出历史舞台。“让葡萄牙人尽其可能地鸣冤叫屈吧,‘你们夺走了我们的财富!’荷兰人会回答说,‘不,我们关心的是自己的财富。我们站在风和海洋那一边!’”格劳修斯这段名言,在整整400年后,仍然轰鸣在我们耳边。再也没有任何资源像海洋资源那样,与条块分割格格不入了。我们需要的不止是海岸警卫队,而是真正站在风和海洋那一边。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