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碧海行动计划--第二章 行动计划背景(7)

来源:佚名   发布时间:2015-05-21 04:20:12 

(二)底质现状
1998年只有滨州、烟台和青岛3个市地进行了近岸海域沉积物调查,调查项目潍有机碳、石油类、铅、镉、砷、汞和铜7项。青岛只调查了铅、镉、汞、铜4项。

从沉积物调查结果分析,山东省近岸海域沉积物总体水平较好,除铅和铜有超标现象外,其余4项指标均符合标准(砷无评价标准)。但少数测点单个指标有超标现象,如青岛西太洋的铅略有超标,李村河的铜超标2.18倍,滨州4个点位铜全部超标,最大值超标0.58倍。另外,东营1994年对该海域12个点位沉积物的石油类和有机质调查结果表明,石油类和有机质平均值远低于标准限值,

(三)海洋生物现状

1、海域种群调查

(1)据1997年8月渤海海域生物种群调查计算结果,海域中有浮游植物64种,平均生物量为6270个/l,主要优势种为三角藻、园筛藻、角毛藻、棱角藻等,生物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926(0.653~2.704);浮游动物43种,平均生物量为172mg/m3,主要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强壮箭虫和短尾蚤状幼虫等,生物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453(1.384~3.020);底栖动物66种,生物量为35.2g/m2,栖息密度为118个/m2,生物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674(1.877~3.389)。表明山东渤海海域生物种类和数量分布正常,生物多样性指数值较高,群落结构均稳定,海域整体生态状况良好。

(2)1993年8月、1994年4月以及1997年5月烟台芝罘湾海洋生物种群调查(微生物、叶绿素a及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结果表明:烟台芝罘湾叶绿素a的含量和初级生产力较高,饵料丰富;浮游动、植物、潮间带生物及底栖生物种类比较丰富,在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上反映暖温带的生物区系特点,生物生态状况基本良好。

但芝罘湾底部已出现被污染的迹象。

芝罘湾某些浅海和潮间带站位大肠菌群超过国家海水水质标准;

芝罘湾底部生物多样性指数H’<3,部分站位已达到1<H’<2;

芝罘湾底部一些站位和潮间带站位营养状态指数E>1,水质趋富营养化。

(3)1998年青岛市近岸海域粪大肠菌群和叶绿素a监测结果表明,青岛 近岸海域47.5%的点位粪大肠菌群超标,主要集中在胶州湾东岸入海河口、海水浴场和风景旅游区。

2、潮间带生物

1998年青岛潮间带生物调查共采集111种潮间带底栖动物。其中软体动物为优势类群,占36.9%,其次为甲壳类占32.43%,平均生物密度为71个/m2,最大值出现在大沽河西断面(225个/m2),优势种为四角蛤。生物量测量范围为0.28-20594g/m2,平均生物量69.70g/m2,最大值出现在麦岛断面。

1994年4月烟台芝罘湾5个潮间带断面调查共获生物75种,其中甲壳动物22种,软体动物和多毛类各18种,另有腔肠动物、棘皮动物、脊索动物和鱼类、海藻等,平均生物量为295.00g/m2,最高值在金沟寨的岩石岸低潮区(2537.80g/m2),最低值在东口村沙质泥低潮区(3.16g/m2)。在生物量构成上,软体动物占绝对优势,占84.17%,其次为甲壳类动物,占11.96%,生物种类比较丰富,基本上反映出该海区各类组成和区系的特点。

3、海洋生物残毒评价结果

山东沿海生物残毒监测结果和各海区生物残毒监测结果分别见表2.2.4和表2.2.5。

山东海域潮间带生物残毒监测结果表明,软体类动物体内重金属残毒低于鱼类和甲壳类动物。鱼类主要受到汞、铜、铅、锌和镉的污染,甲壳类主要受到铅、汞和镉的污染。

二、海域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历年海洋监测结果表明,山东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上比较稳定,但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一类海水逐渐减少,超四类海水有所增加的趋势,水质下降变化比较缓慢。从环境功能区达标情况可见,山东省近岸海域一类环境功能区和二类环境功能区达标率有所下降,而三、四类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则有所升高。

2005年1月4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