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事博物馆:"博物"体验不一样的"海事"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3:15:17 

海事工作是不是等同于“海上警察”?海事工作又主要做些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日前参观了位于上海临港新城、中国航海博物馆内的中国海事博物馆,通过参观博览各种展品体验了一回不一样的“海事”。

在中国航海博物馆的二楼大厅里,一眼就能看到的自然是被称为“镇馆之宝”的高仿真明代福船,而中国海事博物馆就静静地“站在”这艘大船的右侧,墙上“中国海事”四个字郑重而朴实。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提到“海事”多会想到海洋运输管理、海上安全如打击海盗等。而根据《中国海事博物馆展品目录》,展馆共分“引言”、“海事沿革”、“监管执法”、“航海保障”、“应急搜救”、“海事装备”、“海事文化”、“国际交往”等8个部分,对海事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展示与介绍。

迈入海事馆,首先吸引记者的便是关于航标的展示于介绍,一些原来在各种书籍中零星看到的灯塔和航标,在这里则根据“历史沿变”和“器件类型”两条线,从古至今各时期的航标灯器、灯塔、灯塔记录、航标能源、雷达信标、航标维护记录等,一一展示并配有详细介绍。

不过,相比于各种航海器材和监测仪器的展示,展区内各种多媒体互动设置则可以让普通观众更直接的体验海事工作。在“应急搜救”展区,一台莫尔斯译码场景模拟器材,可以让参观者通过互动了解海上预警系统的运作情形;而就在不远处的两部(中、英文语音系统)模拟“12395水手统一搜救电话”,则可以让观众体验拨打水上救助电话寻求救助的过程。记者试着提起电话听筒,拨下“12395”,马上就听到一段因为游泳落水而寻求救助的电话录音,通过了解落水者地方位和相关信息,海上救助系统马上安排出动了救助人员。

如果想深入地感受海事文化,观众还可以在一台音乐播放器上戴上耳机,聆听“中国海事之歌”,甚至还可以看着保存在旁边一个透明塑料框内的歌词边听边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份手写的歌词就是作词人最初的原稿。

上海海事局办公室主任陈煜介绍说,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中国海事博物馆,以“海事”为主线,以“博物”为基础,以实物、实物模拟、图片、文字、多媒体等手段进行展示与互动,具有陈列展示、社会教育、展品收藏、学术研究等主要功能。截止20103月,共征集各类展品721件,其中实物367件,文档影像照片资料275件,制服印章等70件。

根据中国海事局的介绍资料,海事局负责行使国家水上安全监督和防止船舶污染、船舶及海上设施检验、航海保障管理和行政执法,并履行交通部安全生产等管理职能。可见,海事工作绝非想象之中那么单一。

“海事工作专业性比较强,筹建海事博物馆正是为了向社会集中展示我国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的光辉历程,普及海事知识,让普通公众贴近海事,了解海事,支持海事。”陈煜说,“同时,也能增强海事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海事工作人员更加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