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对比:1947-1976年和2000-2030年
我在2008年3月2日指出,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流感全球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
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干旱、洪涝、飓风伴随拉尼那、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2004年底的印尼地震海啸和今年年初的低温暴雪冻害是自然界对人类发出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1]。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自然灾害呈链状相互连接,彼此激发,为人类预防预测灾害提供预兆和信号――
文章在文汇报发表不久,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地震发生,令人唏嘘不已。接踵而至的是,2009年4月发生流感暴发,6月发生厄尔尼诺事件,从2009年9月开始的中国西南地区大旱一直持续到2010年4月,2010年1-3月低温暴雪袭击了北半球,2010年5-7月暴雨和高温肆虐全球,拉马德雷预言得到证实[1-5]。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正好相反,使中太平洋海面升高。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则完全相反。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
全球气温变化与拉马德雷现象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20世纪初低温期;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对应20世纪30-40年代温暖期;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20世纪60-70年代低温期;在197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对应20世纪80年代全球迅速变暖;在2004-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应该对应低温期[1-5]。
1.地震灾害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1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4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人们对过去的一些数据分析后发现,1952年,1957年、1960 年、1964年4场9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7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在2004年12 月26日印尼就发生了9.1级强地震海啸,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印尼的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1952年11月4日堪察加发生的9级地展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暖位相末期,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所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就像船的吃水线卸载上升,加载下沉一样)是冷位相初期强震频发的一个原因。
研究表明,接下来的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7年左右,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中的每一年(2010年,2014年,2018 年)及其前一年都是可能的发生年。而且由于2010年、2014年、 2018年1月2日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1月3日或4日相差不过2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强烈。这和俄罗斯科学家预测的结果相吻合[2]。
事实上,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拉马德雷的预言得到证实。下两次9级以上地震可能发生在2014年和2018年左右。
2.台风和飓风灾害
2007年以来,登陆我国的台风增多,时间、地点比较集中,造成损失较大,部分地区重复受灾,损失严重。中国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登陆台风急剧增多。
近60年的数据记录中,飓风的出现存在一个周期性模式。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上一次的飓风高活动期是从1926年到1970年,曾重创美国东海岸和加勒比海地区。从1970年到1994年飓风转入低活动期。1995年,新一轮的飓风高活动期开始。
由此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规律:从拉马德雷暖位相转到冷位相,飓风为高活动期,从拉马德雷冷位相转到暖位相,飓风转入低活动期,飓风产生于海洋表面高温,最终导致深海冷水上翻,海洋表面降温,其物理机制也很明显。1995-2030年是拉马德雷从暖位相转入冷位相,飓风活动重新进入高活动期。
2005年8月29日,卡特里娜飓风登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数以万计的房屋被淹和数十万户家庭断电,美国总统布什当天宣布上述2个州为重灾区。据报道,此次飓风可能造成100多万人流离失所。美国“卡特里娜”飓风遇难总人数增至1069人。卡特里娜飓风是美国历史上遭遇的第4个5级飓风,几乎把整个新奥尔良变成了一个大水库。面对飓风的肆虐,一些科学家在震惊之余指出,正是全球变暖才导致了此次“卡特里娜”大灾难,但也有科学家认为,飓风只是自然周期循环的结果。科学家发现,北美地区的飓风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一些科学家研究发现,北美地区的飓风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每隔40~60年便会出现一个高峰期。上世纪初,美国曾有一个飓风多发期,第二次则是上世纪40~60年代。这次的高峰期大概是从90年代开始,而飓风频繁出现的情况还会再持续20年或更长时间。
2008年5月的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横扫缅甸西南部地区,造成超过14万人死亡和失踪。
飓风产生于海洋表面高温,最终导致深海冷水上翻,海洋表面降温,其降温的物理机制也很明显。伴随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地震和飓风的增强,近20年内全球气温将逐渐变冷。历史记录表明,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拉尼娜年)易发生严重低温冷害。(1954-1955)、1957、(1964)、1969、1972、1976、1977年中国发生的严重低温冷害恰好在1947年至1976年“拉马德雷”的“冷位相”。
3.低温
全球20世纪初的低温期、30-40年代的增暖、50-60年代的低温和80年代后的迅速增暖,与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转变一一对应。我国连续18年暖冬的终结是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的自然结果。
2009年10月,我国就有学者发表文章预测称,2009年冬天可能是冷冬,原因有以下四个。
太阳黑子说:2009年太阳黑子低值导致“冷冬”
2009年11月20日,《广州日报》报道称,近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罕见的低温冰雪天气,广东天文学会专家认为,这可能是由太阳黑子稀少的原因引起的,而太阳黑子持续低迷,广东或许又将迎来“冷冬”。
太阳黑子,是指太阳光球层上出现的暗黑斑点,它是太阳活动最明显的标志。近两年,太阳黑子特别少,太阳黑子周期有逐渐延长的趋势。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云南台在2009年8月,连续31天观察不到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与冷害有关吗?广东天文学会认为两者相关性颇高。统计资料显示,1986年是太阳黑子低谷年,1986年末至1987年初,我国不少省、市出现低温天气。1964年、1954年都是太阳黑子低谷年,也有类似统计结果。
深海巨震降温说:2009年8级地震和海啸可能导致冷冬
北京时间2009年9月30日,萨摩亚群岛地区凌晨发生8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根据历史记录,就全球灾害变化的趋势而言,萨摩亚8级地震引起的南太平洋大海啸可能导致全球气温的逐渐降低,引发低温冻灾,增大流感爆发的强度。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
曾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室副主任的郭增建提出了“深海巨震降温说”,这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
厄尔尼诺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冷冬
统计表明:中国北方的严重低温冷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如1957、1969、1972、1976年;
中国南方的严重低温冻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太阳黑子低值年和拉尼娜年(或厄尔尼诺年),如1954年12月15日至1955年1月21日湖南严重低温,1964年2月8日~26日湖南低温冻害。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8年1月发生的中国南方罕见的冰雪冻灾处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2007~2008年拉尼娜事件中;2009年至2010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有可能导致冷冬。
月亮惹祸说: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海洋学研究所的查尔斯・季林2000年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指出,月球通过影响地球上的潮汐使地球的温度上升。
季林认为,地球、月亮和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潮汐强度的逐渐变化。
当日、地、月排成一线且相互距离最小时,日月引潮力相互加强而变为最大,海洋潮汐规模最大,更多来自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冷却海洋上的空气。
据计算,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发生。
以上内容摘自杨学祥的博客《2009年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3,5]。
事实上,2010年1-3月低温暴雪袭击北半球,北京、沈阳等北方地区都发生了冷冬。
4.流感
2007年的研究表明,流感爆发年有以下8大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为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低温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或M+1年;第7大特征是当年为冬季或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第8大特征是湖南严重冻害发生后1-4年世界流感大流行。后三次流感世界爆发都满足这两个特征。湖南严重冻害是世界流感大流行的前兆[1,7]。
在太阳黑子谷年,太阳活动减弱,有利于旧病毒大量繁殖,此时爆发的流感强度较弱,如1977年的流感暴发;在太阳黑子峰年,太阳活动强烈,紫外线杀死大量病毒,但能引发病毒基因突变,形成新病毒,此时流感暴发的强度大、危害重,如,1957-1958年、1968-1969年。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7年发生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事件,沙尘暴趋于强烈;2008年中国发生严重低温冻害;2009年太阳黑子谷年;2009年发生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2008年和2009年为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7大流感大流行的气候特征完全具备,所以,2009年爆发了流感世界大流行。如果流感持续到2013年,则在太阳黑子峰年流感强度将变得十分强烈。
5.干旱与洪涝
强潮汐有11年、18.6年和22年周期,它们与气候现象循环的记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有专家按此规律推测,2009年和2020年有发生类似1998年大洪水的可能性。周期为18.6年的潮汐变化、构造运动和气象灾害的对应关系也非常明显,它可以说明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所面临的强震和旱涝灾害的可能性。
历史上,月亮赤纬角最小时,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旱:1941-1943年(河南大旱)、1959-1960年(山西大旱)、1977-1978年(山西、长江中下游大旱)、1995-1997年(华北、辽宁、吉林等地连续4-5年大旱);月亮赤纬角最大时,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水:1931年(长江、淮河特大水灾)、1932年(松花江特大水灾)、1933年(黄河特大水灾)、1951年(辽河特大水灾)、1968年(珠江、闽江、湘江、赣江大洪水)、1969年(新安江、分水江流域及嫩江中游大水)、1986年(辽河大水)。 2010年为全年弱潮汐南北震荡年,与1957年相同,与1998年相似。1998年和2010年的强降雨记录表明,在夏季弱潮汐时期,由于冷空气南北震荡幅度较弱,降雨带有长期滞留在某一地区的可能,形成连续暴雨灾害和洪涝灾害。
2010年7-11月为强潮汐时期,降雨带有北移的可能,台风活动可能得到加强。在潮汐组合时段发生的台风可能形成不可抗拒的突发灾害。
2010年的强潮汐类型与1957年类似,1957年的灾害记录值得关注:当年发生流感世界大流行;1957年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57年1月3日黑龙江东宁西南发生7级地震,1957年2月24日台湾花莲发生7.2级地震;中国发生严重低温冻害;中国发生特大干旱;松花江特大洪水,淮河流域大水造成鲁、豫、苏3省较严重水灾,黄河中下游部分地区水灾[8]。
2010年已发生的灾害:2009年发生的流感世界大流行依然继续,可能还将持续3-5年;2月27日发生智利8.8级地震,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中国发生严重低温冻害;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4-5月部分地区暴雨成灾。应该继续关注1957年的其他灾害[8]。
正如暖冬的趋势不能避免冷暖气候剧烈动荡一样,全球变暖的趋势也不能避免极端冷气候的出现。汪品先院士指出,在气候剧烈动荡时期,要做好预防气候突然变冷和突然变暖的两种准备。
2008年1月30日,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专家在盘点建国以来湖南省发生的低温雨雪过程时称,今年这个过程的强度已排行第二。
历史资料显示,湖南省曾发生三次严重的低温雨雪过程,分别出现在1954年、1964年和1977年。而三次冻害呈现的灾害链有相同的特征:
1954-1958年灾害链
1954年(太阳黑子谷值年)4月-1956年2月发生了强度为121的强拉尼娜事件,1954年12月15日至1955年1月21日湖南发生严重低温冷害,1954年东北发生严重低温冷害;1954-1956年北京发生强沙尘暴;1957年(太阳黑子峰值年)4月-1958年7月发生强度为97的强厄尔尼诺事件,1957年东北发生严重低温冻害;1957-1958年爆发亚洲流感。
1963-1969年灾害链
1963年7月-1964年1月发生强度为30的弱厄尔尼诺事件,1964(太阳黑子谷值年)年2月8日-26日湖南发生低温冻害;1964年5月-1965年1月发生强度为44的中等强度拉尼娜事件;1964-1967年北京发生强沙尘暴;1965年5月-1966年3月发生强度为72的强厄尔尼诺事件;1967年7月-1968年6月发生强拉尼娜事件;1969年发生东北严重低温冷害;1968(太阳黑子峰值年)-1969年爆发厄尔尼诺事件和香港流感。
1975-1977年灾害链
1975年5月-1976年2月发生强度为51的强拉尼娜事件;1976年(太阳黑子谷值年)6月-1977年3月发生强度为57的强厄尔尼诺事件;1976年发生东北严重低温冷害;1975-1976年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繁发生;1977年1月21日,湖南雨雪日数持续10天。强寒潮冷空气入侵,其来势凶猛,不仅带来大雪,还使得降温剧烈,各地最低温异常低,降到-10℃至-18℃,且以武汉的-18.1℃为历史最低,纪录一直保持至今;1977年爆发俄罗斯流感(强度相对较弱)。
由此可见,在“拉马德雷”进入冷相位的时期,不仅仅会导致低温冻害,而且强震、海啸、台风、沙尘暴、流感等也会环环相扣地出现,形成灾害链[1]。
2004-2010年灾害链
2004年12月26日发生印尼特大地震和海啸;2005年8月29日卡特里娜飓风登陆美国几乎把整个新奥尔良变成了一个大水库;2005年和2007年印尼有发生了两次8.5级以上地震;2008年1月中国南方发生罕见冰雪冻灾;2008年5月热带风暴袭击缅甸和四川汶川8级地震发生;2009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和世界流感大爆发;2010年1-3月低温暴雪袭击北半球;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如果流感持续到2013年,则在太阳黑子峰年流感强度将变得十分强烈。
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头17年,9级以上大地震频发,大约平均4年一次。从现在到2030年,全球灾害会比较频繁,与20世纪50-60年代相似,我们必须做好应对的准备[9]。
历史会让我们汲取经验教训。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