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八仙传说

蓬莱八仙传说

来源:海洋财富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3:24:10 

八仙的传说在山东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且传说本身也与山东有着密切的联系,省会济南的趵突泉和大明湖边分别有一处供奉吕洞宾的庙堂,趵突泉边的名为“吕祖祠”,大明湖南岸的名为“升阳观”。在泰山,岱宗坊向上不远处路东的王母池,后殿名为“七真殿”,殿中就供奉着吕洞宾、铁拐李和何仙姑。在山东半岛沿海地区,八仙在当地的传说和名胜更比比皆是,据说八仙在过海之前曾经在蓬莱有数日盘桓,演出了许多故事,留下了很多名胜,而且有很多人认为八仙过海就是从蓬莱出发的。八仙的传说,说的是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韩湘子、张果老、曹国舅八位普通人成仙的故事。他们原先都是下界的普通人,“老者张,少则蓝、韩,壮则钟离,书生则吕,贵则曹,病则李,妇女则何”,各色人物都有,每个人在成仙之前都有一段曲折离奇的人生经历,最后各以自己最常用的拐杖、鼓、箫管、纸驴、花篮、竹罩、拍板、玉版为舟,飘向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中途因为东海龙王的太子夺了蓝采和的法宝玉版,八仙于是和东海龙王进行了一场恶战,打败了太子,火烧了东海,攻占了龙宫;东海龙王向南海、北海、西海龙王借来了救兵,也未能斗过八仙,又去请天兵天将帮忙。八仙于是又和天兵天将进行大战。最后经南海观音、如来、老君出面调解,八仙才和东海龙王休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来历。

八仙使用的法宝后来在民间演变成了法力无边的神物,只要提起某一件法宝,人们马上就会想到持有该法宝的那位神仙,因此又被称为“暗八仙”。八仙使用的法宝在民间传说中说法不一,有时一人不只一件,但最流行的说法是如下八件:葫芦(铁拐李)、扇子(汉钟离)、玉版或称拍板(曹国舅)、荷花(何仙姑)、宝剑(吕洞宾)、洞箫(韩湘子)、花篮(蓝采和)、鱼鼓(张果老)。“暗八仙”成了固定图案后,经常在民间剪纸、建筑雕饰、刺绣、绘画、印染、银器、纺织中出现,成了著名的吉祥图案。


“仙”最早是由道教观念形成的,其具体性质历代多有解释。《说文解字》释仙:“仙,长生仙去也。”《释名·释长幼》说:“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中也。”《汉书·艺文志》说:“神仙者,所以保作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抱朴子内篇》说:“仙人,或升天,或住地,要于俱长生,去留各从其所好耳。”又说:“夫神仙之法,所以与人俗不同者,正以不老不死为贵耳。”由此可见,人死而灵魂不死,灵魂化为人的崇拜对象的,叫做神;有灵魂有躯体但终于难免死去的是人;人经过修炼,达到了“老而不死”的境界,虽然迁入山中,却永远留在人间,出世入世自由,天上人间往来的,就是仙。这样的仙,在传说中几乎无处不在。他们来往于神界与凡世之间,更增加了神秘感,更多了一种吸引力。其实,八仙的传说属于幻想类传说。这类传说中的幻想,是人们处于较低级思维状态下的联想。它们显然都是非科学的,但却似乎像“逻辑”那样自成体系。这些传说往往以相似联想、相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方式,对宇宙、大自然和人类自身进行看似合理其实幼稚的认知与解释,实际上是通过曲折的故事,对一些神秘现象进行人性化的解读,表现了人们对现世痛苦的无可奈何(人们是那么希望借助神力来摆脱现世的痛苦),反映了当时人民悲惨的生活状态和对幸福生活的热切向往。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