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意大利国际新闻社6月30日报道,原题:欧洲危机是中国的机遇 当中国有意将上海世博会变为展示其新公共外交的舞台时,可能没意识到它会发挥更大作用,成为吸引欧洲商业的一个磁场。
过去两个月里,来自欧洲的商贸代表团纷至沓来,到上海向中国投资者示好,以求助推动其业已疲软的经济。首批前来的比利时商贸代表团,希望说服中国汽车制造商吉利将欧宝纳入欧洲系列并购计划内。随后希腊经济部长利用世博时机,高度称赞中国承诺向该国负债累累的经济注入数十亿资金,并邀请中国企业到希腊开展业务。此前,罗马尼亚商业特使与中国银行家和投资者会面,就一系列允许中国资金进入该国并挽救其处境艰难的工业项目展开会谈。
“如果中国以前想这样大规模进入希腊,希腊政界和公众可能会反对并提出五花八门的要求,但债务危机使形势发生了变化,”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陆峰(音)说,“欧洲危机为中国投资者带来一些绝佳机遇。”北京的反应迅速而果敢。本月北京与雅典签署了数十亿欧元的投资合同,据称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投资项目,将确保中国企业获得主要电信、房地产和航运行业的控股权。
起初对于欧洲危机可能导致某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担心并没成为现实。希腊并非唯一希望借助中国资金提升经济的欧盟成员国。据说爱尔兰商界正力争一项斥资5000万欧元在其中部城市阿斯隆打造中国制造中心的项目获得批准。该项目对中国投资者吸引力巨大。在欧元区内开展业务的制造中心,不仅受益于发达的基础设施和低廉企业税率,还可绕开欧盟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一系列关税和配额。
尽管债务危机导致欧元大幅度贬值并使中国出口到欧元区的商品变得更昂贵,但“欧元贬值使欧洲业务成本明显下降,对中国投资者的吸引力增大,”上海财经大学的周继忠(音)教授说。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邓肯·弗里曼表示,危机爆发前,中国在欧洲各国的投资规模有限。“中国人担心这里的商业环境充满敌意,还有太多他们不熟悉的规章制度。”
随着全球范围投资日益扩大,中国在欧洲的并购亦在增长。在沃尔沃的故乡瑞典,收购行为引发了关于中国蚕食欧洲的负面评论,但这并没阻止比利时恳求中国投资拯救欧宝。中国观察家相信,利用硬通货购买受困的欧洲资产,中国的收获绝不仅限于有利的交易。他们称中国在作为负责任的全球参与者方面正树立起一个榜样,帮助欧洲安全度过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