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既有灿烂的历史,又有骄人的现在,还有辉煌的未来。
沾化县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先后成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全国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县、全国养殖用海执法示范县、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山东省(第一批)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试验区、山东省生态建设示范区、全省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县等。特别是沾化县在全国创造了先进的海洋管理模式,成为全国海洋与渔业执法文明窗口单位的典范。
沾化县资源丰富。土地面积300多万亩。-10米的浅海海域面积200余万亩,久负盛名的渤海梭子蟹、渤海毛虾和被誉为“天下第一鲜”的文蛤盛产于沾化。因盛产稀世珍果沾化冬枣,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沾化县还有三大平原水库,总蓄水量1.5亿立方米。境内有30余种矿产资源,是胜利油田的重要采油区。
沾化县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天津滨海新区和济南省会城市圈、山东半岛城市群的联结地带。境内高速公路、国道、铁路等四通八达,是连接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交通枢纽。
沾化县坚持走特色富民之路,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培植起冬枣、畜牧、水产三大特色产业。尤其沾化冬枣成为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2009年枣农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成为“全国人均林果收入第一县”沾化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十大产业链条和十大过百万产业基地后发优势凸显。已有30个重点项目列入省蓝色经济区产业规划、39个重点项目列入省产业振兴规划、3个重点项目列入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7家。
今年以来沾化县全县上下立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滨州北海新区开发建设三大平台,坚持“五个更加突出、五个率先突破”,把握“三十”工作重点,推进“5139”工程,做强三大特色,着力构建高效生态蓝色经济产业体系,聚力“一河六区”、打赢2010,全力冲刺黄河三角洲环海强县,推动沾化发展实现更快增长、更大提升。可以讲形势喜人,特别是“开发黄三角,融入环渤海。打造新沾化”定位准确高远,催人奋进。我认为沾化县发展蓝色经济的思路清晰,规划起点高,目标任务明确,布局合理,发展举措得力,我完全赞同。下面我把各地在发展沿海经济、港口经济、蓝色经济应该借鉴的问题谈点看法供决策参考。[NextPage]
1、客观分析形势,科学决策,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黄三角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对沾化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也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说它是机遇,是因为沾化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旦发掘出来,会推动沾化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沾化有100多公里的海岸线,200多万亩未开发利用土地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沾化经济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从整体上看,无论对土地、海域还是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是初步的,低层次的。黄三角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明确提出了要依托滨州、东营、潍坊、莱州四大港口,建设四大临港产业区,不仅要发展大规模、现代化的高效生态农业渔业畜牧业,更要发展环境友好型的工业,打造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产业基地、盐化工产业基地、生态造纸产业基地、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船舶和汽车发动机制造基地、纺织服装制造业基地、汽车硬件制造业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生物育种产业基地、海洋生物工程基地,还要建设一批配套服务的现代化物流园区、金融证券保险机构,大力发展特色旅游等现代服务产业。在四大临港产业区之外,还要建设若干个专业园区,最终形成以四个港口为支撑,以四大临港产业区为核心,以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和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为节点的环渤海南岸经济集聚带。到2015年,区内生产总值比2008年翻一番,人均九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三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一万两千元。实现这一目标,对沾化县委县政府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沾化的最大优势和财富在土地、在海洋,最大的挑战也在土地和海洋。在土地和海域的开发利用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进入新世纪,谁控制了土地和海域谁就控制了财富。在土地和海域的利用上不能光讲有所为,更重要的的要敢于有所不为。不能科学发展,不能科学保护土地和海域,放慢发展步伐也是一种作为。这个慢会为以后的快打下坚实的资源基础。也就是说坚决不上高耗能、高耗水、高耗原材料,多占地和海域有污染的项目。
自去年总书记提出打造蓝色经济区以来,我先后做了几十场讲座,我反复宣传一个观点,生态环保问题,也反复讲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性。从目前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从南到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海洋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海洋产业中的高科技含量不高,经济增长方式落后,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问题表现在四个方面:
问题之一:横向发展不均衡重近岸开发,轻深远海域利用;重空间开发,轻海洋生态效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谋划。
问题之二:纵向发展不协调,产业园区建设雷同,产业同构问题比较突出,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高耗能产业在沿海聚集。
问题之三:海陆统筹一体化发展程度不高。海陆统筹结合不到位,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发展缺少一元化思维;区域统筹市场化程度不高,诸侯经济引发恶性竞争;产业统筹形不成体系,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产业链条不长。
问题之四:海洋生态环境堪忧。近岸海域资源、生态、环境环境堪忧,海洋灾害频发。大规模的近海岸活动,导致近岸海域由海变陆现象十分突出。海洋污染严重,海水水质变劣,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海洋生物资源严遭破坏。海洋生物资源锐减,大批海洋物种灭绝。
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从战略层面寻求突破口。"高效生态"是国家对黄三角建设的战略定位,作为黄三角涉及的6个地市19个县区都要突出这一战略定位,这是黄三角发展的金字招牌,讲"高效生态",就是要建设具有典型生态系统特征的节约集约经济发展模式。在产业类型上,形成由清洁生产企业组成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在产业布局上,形成由若干生态工业园组成的生态产业群;在生产工艺上,做到无废或少废,实现生产过程再循环再利用,最终表现为整个循环经济体系高效运转,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也就是说要始终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始终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中心环节。当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遇到矛盾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坚持生态优先,坚持低碳,循环发展。[NextPage]
2、突出地方特色,着力打造知名品牌,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沾化是黄三角的渔业大县,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沾化县把水产作为三大特色产业之一来抓,促进了沾化渔业的快速发展,2009年沾化县的水产品总产量、渔业总产值、增加值、出口创汇等主要统计指标均位居黄三角的前列。渔业作为地方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优化膳食结构、提高农产品出口创汇能力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要看到,做大做强现代渔业仍面临许多挑战,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与渔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市场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日益提高,与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低的矛盾日益突出,渔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与当前渔业科技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现代渔业建设要求与当前薄弱的渔业支撑保障体系不相适应。加快推进渔业振兴,再创沾化渔业发展新优势,势在必行。
沾化的现代渔业发展,应紧紧围绕建设15万亩高效生态现代渔业示范区做文章,紧紧围绕现代园区化渔业做好文章。我谈五点意见。
(1)做强养殖业
调整养殖品种结构,优化养殖区域布局,“按照一个品种一个产业”的思路,稳定发展大宗常规品种,着力提高品质,着力培育品牌,着力扩大规模,适应市场需求,力争形成品牌优势品牌效应。
推行园区化发展,形成规模优势,打造沾化优质水产品生产基地和水产品出口产业基地。
全面推行“上粮下渔”、“池塘+氧化塘(湿地)”、“封闭式循环水”、“大水面立体养殖”等节地、节水、节能、节粮健康养殖模式,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2)提升加工业
加大新技术开发,利用现代生物、工程、信息等技术装备加工业,以大宗产品和低值产品的深度利用为重点,以食用、药用、工业用为方向,进行水产即食食品、模拟食品、医药、保健品等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虾皮、海蜇是沾化渔业的拳头产品,要深度开发,提升水产加工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水平。构建冷链物流体系,水产品保鲜保活比率达60%以上,显著提高水产品质量和产品附加值。推行地理标志、产地标识和产品集体商标,形成5几个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知名商标。
示范区内培育经营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加工基地和出口贸易基地。
(3)积极拓展水产服务业
加快五大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渔技推广体系,建立水产苗种繁育体系,完善现代物流营销体系,构建渔业信息网络体系,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集疫病防治、环境监测、质量检测为一体的水产品质量保障机构,提高水产品质量保障能力。
(4)培植文化旅游业
开拓渔业休闲娱乐功能,积极打造渔耕体验、海上田园、游钓健身、岛礁拓展、渔乡风情等渔业休闲旅游平台,做大做强渔业休闲产业,打造渔业特色商圈。规划建设一批省级渔业休闲度假基地。
深度挖掘齐鲁渔文化,打造区域特色渔业民俗文化品牌,建设海洋公园、渔业历史博览馆、渔业科普馆等渔业主题园馆。
优化渔港旅游功能,配套建设具有渔业服务、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渔人码头”,打造“渔、港、城”黄金海岸。
培育渔业餐饮品牌,举办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烹饪赛和美食节等活动,引领水产品消费。
(5)保障措施
强化支撑体系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创新渔业组织形式,提升产业化水平;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提高振兴保障能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优化渔业发展环境.[NextPage]
3、坚持海河统筹,打造徒骇河经济文化隆起带
世界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河流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世界古代四大文明无一不是沿河、近海(或通海)的文明。我国古代的诸多城市,尤其是区域中心城市(都城)大都以水脉与周边地区连通(如洛阳、开封、北京、杭州、扬州等),欧洲健全的连通各大河流的运河网成为欧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载体,美国将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相连,并打通五大湖(经圣劳伦斯河)与大西洋的通道。16世纪以来的地理大发现更是通过打通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实现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真正到来。就全球半岛区域来讲,欧洲的日德兰半岛、伊比利亚半岛,美国的鳕鱼角,都有运河连通周边海域(海湾),促进了该海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入新世纪,运河经济成为全球公认的低碳经济和生态经济。
山东主要入海河流有100余条,其中长度100公里以上有12条,我认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在海岸与海洋空间布局上,已经考虑了统筹岸、滩、湾、岛、海要素资源的空间布局,但缺乏对于河海统筹,沿河经济及河海一体化经济发展的系统阐述。黄河由于在山东半岛一直是地上河,又缺乏支流,已有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只是借用了黄河的概念,而缺乏对黄河流域的一体化带动发展规划设计,沿河发展的战略定位不明确。山东西部的京杭运河经济复兴也缺乏系统规划和明确定位。小清河由济南流经淄博、滨州、东营、潍坊五市入海,成为两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带、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带)与省会城市圈相连,由海向陆梯次推进的水路纽带,但在规划中没有体现。已列入国家战略计划推进的“胶莱人工海河”预研工程具有明显的河海统筹特征,对于半岛蓝色区域经济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影响缺乏统筹谋划。
徒骇河属于海河流域,流经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从西南向北呈窄长带状。在我省流经聊城、德州、滨州3个地区13个县(市),在滨州市沾化县与秦口河汇流后,竟东风港于暴风站入海。尽管聊城的徒骇河旅游开发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作为重要的入海河流也没有列在蓝色经济区和黄三角规划中。徒骇河纵观沾化县境50公里入海,如何完善水系结构,凸显自然生态特征,创造时尚都市滨水生活是一篇大文章。以生态文明为理念,以水文化为主线,把该河打造成拥有生态牌、文化牌、旅游牌和经济牌大有文章可做。沾化的“一河六区”已将徒骇河考虑在内。在此我建议徒骇河的打造要大大手笔运作,高起点规划,请国际名牌规划大师设计,把徒骇河生态经济产业带作为沾化二十一世纪最大的亮点工程来运作打造,把沾化打造成黄河三角洲明星城市,打造徒骇河不要急功近利,整体规划,分段实施。要通过河流整治和生态修复,促进近海海洋环境治理和生物多样性,通过沿河通道建设推进海陆运输网络建设,形成与沿海、沿河、沿路物流网络协同的运输体系,通过沿河城市与区域景观建设,提升海陆经济一体化意义上的区域旅游休闲等服务业竞争力,通过海河工程聚焦国家及国际投资,拉动区域经济的战略发展。[NextPage]
4、构筑人才高地为沾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海洋的竞争实际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深度开发利用保护海洋,关键在人才。发展蓝色经济,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要大力发展海洋职业教育,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创建于20年代的福建集美水校,早在2003年就已转型为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具有70余年办学历史的广东省水产学校也于今年3月更名为广东省海洋职业技术学校。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要加强海洋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目前我省还没有一所省级海洋职业技能专职教育学校。海洋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海洋职业技能教育已成为提升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要适应蓝色经济发展的要求,要着力培养实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为蓝色经济建设输送高素质人力资源,以形成集群效应和强有力的科研、人才资源保障。
鼓励支持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加快培养专业型人才。鼓励高校与海洋企业合作办学,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海洋企业的行业优势及学校科技、人才、信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科技项目开发等方面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支持海洋企业与相关高校联合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实行“订单式”培养海洋产业发展需求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快选拔培养高科技人才。加强产学研联合,鼓励相关高校与企业联合,围绕目前我省海洋产业的热点、难点问题,共建海洋科技研发人才平台,发挥其智力和科技资源优势,形成人才培养新机制。
鼓励支持科研院所和高校与涉海企业签订技能人才培养协议。鼓励支持开展以各类海洋从业人员为主要对象的岗位培训和再就业培训,扶持发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海洋从业人员的素质,为海洋产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建立机制,制定政策,加快选聘海洋科技领军人物。加强高层次科技研发人才、工程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选聘工作。建立蓝色经济人才工程基金,为人才培养、选聘和引进提供资金保证。
实施“蓝色经济高端人才引进工程”。按照科学管理、突出重点、项目带动、注重实效、双向选择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海内外高层次海洋创业创新人才。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项目,从海内外引进能够引领重点支柱产业发展的科技人才。对于引进的海洋高端人才,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在研发资金、安家补贴、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优厚支持,做到引得来人才,留得住人才,让人才充分施展才干建功立业。[NextPage]
最后谈两点建议:
1、县域经济发展稳定是大局,目前沾化与河口有滩涂与海域纠纷,已不同程度影响了该区域的稳定与发展,我在东营,在河口将作业反复宣传我解决纠纷的观点,即要变争议之海为合作之海。两县区本来就是一家人,没有谈不成的问题,当务之急是建立协商机制,可考虑把争议区建设成合作开发区或海洋特别保护区;也可以一刀切两面清,协商置换。总之,不稳定因素不但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而且影响黄三角建设大局和形象。
2、关于海域使用权物权化问题
《物权法》规定海域使用权是用益物权。但是,目前海域使用权的用益物权属性还没有全面实施,这是海洋管理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将直接影响海域资源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以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为例,由于认识上不去,我省沿海地区海域使用权抵押贷发展很不平衡,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是一笔很大的资金,对于促进蓝色经济发展融资作用巨大。
欢迎沾化县的朋友登临海洋特色网站:海洋财富网www.hycfw.com,有些问题可在网上探讨
谢谢!
(节选王诗成在沾化名家论坛演讲第四部分)
2009年6月28日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