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海洋文化论坛发言摘录

2010中国海洋文化论坛发言摘录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23:26:33 

619日,由浙江海洋学院、中国海洋文化研究中心、浙江省海洋文化研究会主办的 “2010中国海洋文化论坛在浙江海洋学院召开。论坛以海洋文化旅游开发与海洋旅游试验区建设为主题,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澳门特区的专家学者围绕海洋文化旅游开发与海洋旅游试验区建设、文化旅游和文化交流等议题展开研讨,同时为舟山市人民政府和浙江省旅游集团公司共同推进的舟山群岛海洋旅游综合试验区建设献计献策,下面是专家学者的发言摘录。

(按发言顺序摘录)

常克仁 文化部原副部长

文化是旅游的核心资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一种时尚。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已经发展到以追求精神愉悦的文化享受为主的高层次,旅游的过程为旅游者经历文化、体验文化、欣赏文化的过程,文化因素渗透在现代旅游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可以说,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的生命力所在。

文化需求是旅游的根本动因,旅游过程实际上是文化体验的过程。旅游的深层需求是精神文化需求。在旅游活动中,人们参观历史古迹、游览名山大川、体察风土人情,时刻都在触摸文化脉搏,感知文化神韵,汲取文化营养。

文化是旅游的核心资源,旅游的潜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旅游资源多种多样,但决定其品质的是文化。有了文化的内涵和底蕴,旅游就会平添无限魅力。从旅游业的发展看,文化已经成为现代旅游的第一资源,凡是旅游吸引力、竞争力强的地方,都是有独特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的地方。

文化环境是旅游的基础条件,旅游品质的提升需要文明素养的支撑和保障。旅游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互动,人的文明素养、社会文明程度,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感受,关系旅游目的地的声誉。

旅游是跨时空的交往,是跨文化的交流。文化交流是旅游的重要功能,旅游的发展必然促进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沟通和交流。随着现代交通条件的改善,旅游在更大规模、更广范围展开,必然促使各种文化的互相融通,展示人类文明的多姿多彩,为世界文化发展带来新的营养、增添新的活力,为各国人民加深了解、增进共识提供广阔的平台、架起友谊的桥梁。

张国洪 全国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调研专家评估委员会研究员、上海调研中心主任

舟山群岛创建海洋旅游综合试验区,应将建设海区级、海域级战略平台作为近、中期战略目标,以战略平台整合海洋旅游开发的资源,确立舟山在东海海洋旅游开发中的优势地位,确立东海在 “中国旅游岛链”中的优势地位。

海洋是一个开放性的世界,海洋旅游的开发,应建立在与海洋文化、海洋体育、海洋教育、海洋科考、海洋渔业、海洋工业、海洋运输业、海洋会展业、海洋养殖业、海岛种植业等领域交融、合作的开放平台上,只有这样的开放型架构,才能丰富海洋旅游体验的范畴和内容,拓展海洋旅游的发展空间。

舟山群岛海洋旅游综合试验区,应积极实施跨产业、跨行业拓展和跨海区、跨海域拓展,发挥和依托长三角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区位优势,真正确立 “长三角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海上门户”和 “西太平洋国际游轮母港”的战略地位。

安嘉芳 台湾海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长

生态旅游关键在人

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在上世纪70年代引起世界旅游界的注意,起因于大众观光人数大量增加,导致生态面和社会面不良的影响,各界开始质疑观光对环境的影响,研究者相继投入探讨。1986年布兰德尔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 “永续发展”的概念,受到全世界极大反响,许多经济活动开始导入这个观念,包括观光活动在内。环境保护运动展开,令人们重新审视旅游业,尤其是大众旅游带来的社会和环境负面的影响,面对旅游业所呈现的复杂问题,人们开始寻找一种能够将社会文化、环境责任和旅游业者三方发展相结合的可行性,并且避免大众旅游所造成的诸多弊端。

生态旅游与大众旅游的差异,简言之,一个重质,一个重量,操作上有时可以不必截然划分,具有生态旅游观念的游客,也希望住宿饮食有适当的提供;大众旅游的游客在接受感官、体能刺激之余,也想有知性和美感的体验,二者的交集,可以是生态旅游大众化与大众旅游生态化。

台湾的海洋观光由休闲渔业、近海游憩活动扩及到海洋公园,规划政策兼顾海域休憩、公共部门海域使用和沿岸渔业的永续经营,台湾的海洋观光具有美好的愿景。

台湾海洋旅游中的 “渔村体验”具有生态旅游的多项特质,除生态旅游的五大精神:1、基于自然与文化,2、重视环境教育,3、唤起环保意识,4、支持地方永续发展,5、利益回馈社区外,更具深植的乡土情怀、美学和精神的提升,渔村体验虽然不具生态旅游之名,却有生态旅游之实,故生态旅游不必在深山、岛屿或未开发地区,关键核心在 “人”,人若是生态人,旅游就是生态旅游,台湾的渔村体验可引发我们深省。

马丽卿 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海洋旅游研究所所长

舟山应定位于群岛型海洋旅游目的地

舟山群岛有着得天独厚的海洋旅游资源,有着背靠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都市圈”的区位优势、有着东部沿海地区发达的经济基础、有着上下一致开发海洋旅游的社会共识。舟山——我国最大的亚热带群岛,应该成为我国继海南岛后的另一处对国内游客形成强烈吸引、并将发展目光定位于国际游客市场的群岛型海洋旅游目的地。

群岛旅游因其海洋景观的综合性、海陆活动的连贯性以及群岛旅游的整体效应,使其成为最有魅力的海洋旅游目的地。太平洋上的马来群岛、夏威夷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印度洋上的马尔代夫群岛、大西洋上的巴哈马群岛、百慕大群岛、马德拉群岛等,都是世界著名的海洋旅游胜地。

其实,旅游业是将观光、商务旅游、度假旅游、特种旅游四类产品聚集一起的完整的产业体系。产品支撑是一条链性的支撑、体系的支撑;现代旅游产品的开发也不仅仅是对资源的凭借,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意策略。因此,形式丰富多样,集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于一体的海洋休闲度假产品符合现代人追求精神放松的旅游新需求,这是一种最有市场潜力的旅游产品,也是未来海洋旅游的发展方向。

海洋旅游业在适应现代休闲需求的同时也在创造着需求,它不仅提供产品和服务,更用新型体验化产品制造有益的休闲方式,提高闲暇时间生活质量,并催生出许多迎合该需求的旅游新业态。基于休闲体验化与生活化新理念,海洋旅游不再是行路观光赏景之事,而是一种远离繁华和现代文明后的悠然自得生活,于是基于邮轮的远洋旅游、游艇旅游、海钓休闲等高端旅游产品的开发,便成为当下国际性海洋旅游目的地着力打造的新型产品。

陈元平 中国人民大学健康管理学院院长、培训学院首席专家、文化休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依靠海洋文化经营城市

区域搞文化产业,一般都是在搞旅游资源的整合,或者叫旅游资源的开发;其次是搞文化产业园区,即形成产业集聚;再次是发展跟城市有关的文化产业,如城市主题文化:维也纳就是以音乐文化为主题,爱丁堡以文学和艺术为主题来经营城市。舟山抓住海洋文化为城市主题要素,一定要与其环境和产业的综合开发利用结合起来,一个城市要想扩大知名度,通常要举办大型的活动,特别是有大量推广性质的活动,这是舟山海洋旅游实现大发展的必经之路。

现在都提倡经营城市文化,而经营城市文化要通过文化产业来经营,一定要综合经营,因此所经营的项目设计与发展战略规划至关重要。另外,生态旅游首先要保护旅游资源,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身心得以解脱,并促进了生态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深入其中,可以在实际体验中体会生态旅游的奥妙,从而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命,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因为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

热爱生命、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追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国人在21世纪的今天,面临休闲大潮的冲击,于是人们逐渐开始对休闲、对生命、对健康、对休闲与生命和健康的关系有了较为深刻的思考,海洋旅游在这方面有独特优势。

(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