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尊权:科技功臣的风采

来源:烟草在线   发布时间:2015-05-20 23:28:06 

朱尊权(左)

19505月,朱尊权同志怀着一颗爱国赤诚之心,毅然从美国回到祖国参加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他从事烟草科技工作半个多世纪,长期在烟草科研第一线从事科学研究、指导生产、著书立说、培养人才、推进国际间科技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专业领域涉及烟草栽培、烟草化学、烟草工艺、烟草设备及科研管理等,展现出渊博的学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国烟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学风道德,在行业科技工作中堪称表率和楷模。他热爱祖国、投身科技、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治学严谨、谦虚谨慎、敬业求实的工作作风,受到了烟草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赞誉。

朱尊权同志被行业称之为我国烟草科技工作的奠基人和带头人之一,成为全国烟草行业有突出贡献专家,获全国烟草行业劳动模范光荣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被授予河南省科技功臣。

自力更生 解决我国烟草行业重大技术问题

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不依赖外国,自力更生,走自己烟草发展之路,特别是“中华”牌等高档卷烟不能长期依靠美国烟叶。朱尊权同志和王承翰同志主持研究分析美国烟叶香味的特点及其在叶组配方中的作用,结合“中华”牌卷烟配方要求,分析国内主要产烟区所产烟叶不同部位、不同等级的香味特点以替代美国烟叶,在烟叶香气的研究中,他提出了烤烟香型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浓香型,如河南烤烟具有浓郁的烤烟香味;

二是清香型,如云南、福建永定烤烟,其烤烟香味不甚浓郁,可丰富卷烟香味;

三是中间型,如山东、贵州烟叶,系介于二者之间,既有一定烤烟香气,又具有一定特殊香气。

烤烟香气的这种划分,对于指导我国卷烟配方起了巨大作用。朱尊权同志提出,在配方原则上,以三种香型的烟叶调剂卷烟香气,再以不同部位、不同品质的烟叶调剂烟碱含量,控制其生理强度和吸味。国产清香型烤烟数量不多,质量也稍次,因而提出要发展云南、福建龙岩地区烟叶生产,并从大量国产晒烟中筛选适用于调剂卷烟香味,如:南雄、新昌、均州、黄岗等晒烟,逐步过渡到全部使用国产烟叶生产“中华”牌等高级香烟。为了推广此项技术,他多次参加举办全国性培训班,以推广卷烟配方技术。

自然醇化是改进卷烟品质的传统做法,须贮存13年醇化期才能使用,而当时国内烤烟产量不足。为了缩短醇化期,又不影响卷烟质量,他和同事们研究引进东欧晒烟人工高温快速发酵技术以应急需,主持研究设计的发酵室及其工艺技术,轻工业部在全国组织推广,形成了一套中国特有的卷烟工艺技术。

50年代各产烟省烤烟分级均沿用各自的标准,多是以颜色为主,忽视部位,不能适合配方需要。在国家标准局的支持下,他组织研究制定了以部位分等的16级烤烟标准,统一了全国烟叶分级标准,获得了国家标准局的奖励。

1957年他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全国轻工业先进生产者大会。

19585月轻工业部根据工作需要,将朱尊权同志所在的烟草研究室扩建为研究所,并由上海迁往郑州。他是所里负责技术工作的副所长。这一年,轻工业部在河南省襄城县设烟叶生产示范点,派驻烤烟生产工作组,朱尊权同志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协助改进烤烟生产技术,为全国烤烟生产树立样板。襄城县的经验,对全国烤烟生产起到了示范作用,烟叶种植经验的推广,有力地促进了河南及全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为了发展混合型卷烟,朱尊权同志组织力量在全国许多省引种试种白肋烟、香料烟,60年代白肋烟在建始县、香料烟在新昌县逐步发展形成一定规模,为生产混合型卷烟提供了原料。

二、开发低焦油卷烟,减少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近些年来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舆论声势越来越大,为了降低卷烟焦油减害,他于80年代初自力更生主持研究出利用机械打孔稀释烟气技术的《821》低焦油混合型卷烟,减少了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此项研究成果获轻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利用中医中药传统资源对吸烟者健康有益的原理,联合医药专家进行多次论证,结论是可行的。经试验证实一些中药成分在燃烧过程仍能进入烟气,在全国推动了对健康有一定辅助作用的新混合型卷烟的生产。

三、通过国际合作,大力开发国产优质烟叶

80年代初,国产烟叶与国际优质烟叶在质量上存在较大差距,由于技术等原因限制了我国卷烟质量的提高。80年代中期他与美籍华人左天觉博士一同多次赴河南、贵州、云南、湖北、福建、湖南、广东、山东、吉林等主要烟区进行现场考察,找出了烟叶质量低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发育不全,成熟不够,烘烤不当”。19861988年由中国烟草总公司主持与美国烟草专家合作,针对以上问题,烤烟在河南平顶山地区、贵州遵义地区,白肋烟在湖北恩施和建始县进行了四年的试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朱尊权同志从方案的实施到产烟区技术的指导,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通过研究,扭转了过去对优质烟认识上的偏差,强调其可用性,抓住了成熟度的关键,改进了农艺措施、烘烤工艺及白肋烟晾制工艺,使烟叶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该项目烤烟部分获中国烟草总公司1989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白肋烟部分获中国烟草总公司1991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

河南是烟叶和卷烟生产的大省,“两烟”的生产与发展,在经济建设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和重要位置,是河南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加强对全省烟叶、卷烟生产,解决烟草行业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省政府决定,成立了河南省“两烟”工作领导小组,朱尊权同志任技术顾问。经常深入到烟田、卷烟厂、实验室考察了解;指导烟草生产和研究工作,解决生产和科研中关键性的技术问题,对河南省“两烟”生产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1996年中国烟草总公司与美国菲利普?莫瑞斯公司合作开发优质烟叶,朱尊权同志担任中方技术顾问。在河南、福建生产烤烟、湖北生产白肋烟、新疆与湖北生产香料烟,均取得良好效果。菲利普?莫瑞斯公司以较高的价格收购了大量的烟叶,为我国烟叶的出口闯出了新的途径。此项合作协议为期五年(19962000年)。

四、培养人才,著书立说

朱尊权同志十分注意人才的培养,自50年代开始积极参与举办培训班,为全国烟草行业培训、传授烟叶质量和配方技术。自1982年起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特别是为国家教委将郑州烟草研究院确定为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工作中起到了组织领导作用,共培养出硕士研究生近20名。他被聘为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的客座教授和名誉教授,指导培养博士研究生,为烟草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

朱尊权同志积极推动和参与国际间烟草学术活动和交流。1988年在广州召开了有400多位国际烟草专家参加的第9届国际烟草科学大会(CORESTA),朱尊权同志为大会的成功举办做了大量工作,并在会上做了特邀学术报告,当选为该届CORESTA科技委员会委员。

朱尊权同志是中国烟草学会筹组人之一,现任顾问;曾担任学会主办的《中国烟草学报》主编,现任名誉主编;长期担任郑州烟草研究院主办的《烟草科技》刊物的主编,现任该刊名誉主编,该刊曾先后获得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进步二等奖、轻工业部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和国家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朱尊权同志不仅以他的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和培养新一代的科技工作者,同时他的高尚情操和谦虚助人的道德风范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后来者,在他的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的安乐和祖国的前途;1984年,他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实现了多年宿愿;多年来,他总是慷慨解囊支援灾区,并多次向“希望工程”、“春蕾工程”捐款,先后资助近百名失学儿童。

回眸朱尊权同志近半个世纪的人生旅途,可以看到他:

对待学问,严肃认真,不断创新;

对待技术,实事求是,不畏艰难;

对待同志,团结互爱,顾全大局;

对待名利,视如鸿毛,只求奉献。

在朱尊权同志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科学家的团结、务实、创新、奉献的精神。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现已年届耄耋仍然在勤奋地工作,为烟草行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健康继续做出新的贡献。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