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德军:借力黄三角 争当排头兵

来源:胶东在线   发布时间:2015-05-20 23:30:44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以来,烟台作为六个被划入黄三角的城市之一,提出了"建设桥头堡,争当排头兵"的目标定位。面对黄三角开发热潮,烟台市做了那些准备?莱州被划入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会给整个烟台带来哪些影响?带着这些疑问,齐鲁网联合全国知名网络媒体对烟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郝德军进行了专访。

齐鲁网:郝市长您好!前一段时间,烟台市入选中国城市国际协会评选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城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烟台又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能否简要介绍一下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上有哪些新的举措?

郝市长:烟台市这几年坚持科学发展理念,扎实推进文明富庶新烟台建设,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层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包括你提到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城市"在内,我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城市综合创新五十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等称号,同时我们还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和中国人居环境奖。这些成效的取得,涵盖了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从一个个侧面反映了我市这些年来在推动科学发展、建设文明富庶新烟台工作的成效,也体现了烟台发展的着力点。

从去年金融危机以来,烟台市委、市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经济社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我们烟台人这几年做了这几方面工作:

第一,振奋全市上下的精神。烟台人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状态,也就是拼搏精神。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采取了积极应对的措施,提出了"昂扬精神迎挑战,科学务实谋发展"的工作主基调,全市上下开展了思想大解放的活动,振奋全省上下精神,有效的应对金融危机。特别是去年,我们连续在国家层面拿到了一批事关烟台长期发展的重大项目,像铁路、港口、机场、保税港区等等。通过这些大项目的推动,有力地应对了金融危机的冲击。

第二,坚持调整优化需求结构,主要从三个方面的需求做文章。首先是扩大投资方面,我们连续组织实施了"项目推进年"活动,通过项目推动有力保证了经济增长。去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222亿元。先后争取到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和国务院总理办公会批复的7个大项目,包括烟台保税港区(全国第十三家、山东第二家)、潮水国际机场、德龙烟铁路、莱烟铁路电气化改造和青烟威荣城际铁路、烟台港西港区的扩容项目、以及烟台万华产业园的重大产业项目。这7个重大项目对拉动投资、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出口需求方面,烟台经济外向度比较高,现在达到了73%,由于这样一种结构情况,全球金融危机肯定对我们的外需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我们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调整优化出口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有力地保证了出口的快速增长。去年,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42亿美元,比前年略有下降,保持了良好的态势。扩大内需方面,在积极推进稳定外需的同时,我们也积极调产品方向,向扩大内需要效益。我们去年开展了"消费促进年"活动,借助中央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一系列优惠政策,有效地扩大了内需。去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额达到1200亿元,同比增长19.3%,从需求结构,我们做了这些工作。。

第三,从产业结构调整来看,我们也加大了力度。工业方面,。坚持调整汽车、电子信息、食品、加点等八个行业的计划,在原有的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和黄金等四个优势支柱产业的同时,着力培植现代产业体系,这几年加大了核电产业、石油化工、生物制药、造船等支柱产业,有力的配置了后续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现代产业基础。在服务业的调整方面,也注重解决薄弱环节。烟台工业比重大,第三产业比重是弱项,第三产业在整个产业中的比重去年是31.9%,这样一个短项制约了我们经济的健康运行。这几年,我们加大服务业发展,重点抓了五大载体建设,包括重点城区、重点聚集区、特色街区、重点商贸企业和重点项目等,通过五大载体培育,有效推动服务业发展。加快服务业的同时,我们也注重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借助烟台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的机遇,同时抓住了烟台高新技术开发区单独设置这一机遇,组织开展了"新兴产业培育年"活动,着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海洋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后续发展、为烟台市在未来发展中占据制高点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也紧抓现代农业体系的培植。烟台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已经形成了粮油、果品、蔬菜、畜牧、水产五大优势产业。我们农业的现代化体系在全国和全省都是领先的,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显示出明显成效。

第四,在抓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我们还抓了区域结构的调整,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发展。首先在中心城市的发展方面,我们这几年注重了打基础、谋布局、抓亮点,使整个城市建设特别是中心城市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近年城市主体的道路框架:如滨海路、市区五条过节隧道,一大批基础设施:如机场、火车站等,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道路框架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这几年我们还抓了一些标志性的项目建设,像滨海广场、火车站新站、文化中心等一系列亮点工程,给城市形象带来了明显的改观。同时我们也紧抓城市综合体建设,包括城市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通过一系列建设,我们城市的面貌在改革开放城市中出于良性发展的态势。抓好中心城市建设的同时,我们也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关注新农讯建设,这几年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倾注了很大精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从资金投入、政策倾斜,全方位向新农村建设支持,着重抓了"优美乡镇""优美生态村庄"、环境整治等建设,同时采取3+1联手共建、村企共建,使村庄建设、乡镇建设、县城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注重了农村旧房改造和系农村住房建设,农村综合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新农村面貌不断显现。

最后,我们在这几年做了许多改善民生的工作。我们注重惠民生促繁荣保稳定,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神圣使命,把群众利益放在心头。多年来,把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看病、住房、上学、保障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注重解决民生问题。由于工作到位,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群众满意度较高。

齐鲁网:莱州市被划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对于整个烟台市的发展而言,您认为会起到什么样的积极作用?

郝市长:去年11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的推出,标志着山东省正式进入国家战略层面规划的出台。在规划范围上,全省17个市只有6个市被列在内,我市是其中之一;全省140多个县市区只有19个被列在内,莱州是其中之一,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整体规划中,"一带四点四区"的布局中,莱州得到了与滨州、东营、潍坊三个临港产业区相同的政策支持。随着这一规划的推进,国家和省陆续出台一系列的重点扶持政策,这政策的实施,必将对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所以我们非常重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莱州市在整个黄河三角洲中位置重要,特别是其在烟台和黄河三角洲处于桥头堡的作用,这个城市的发展如何,对烟台整体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大幕已经拉开,烟台市和莱州市怎样借势、借力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做好了两篇文章:"乘势而上""借势发展"

乘势而上,就是莱州市是黄河三角洲的重要区域,借助这样的发展机遇,立足自身优势,特别是莱州港,是黄河三角洲最好的港口,在港深、进港条件上都是最好的条件,立足港口优势和莱州市资源优势,依托高效生态理念,依托临港园区和产业基地优势,借势发展,融入黄河三角洲开发,使莱州市在整个区域中实现率先发展。目前在19县市区中,莱州市率先作出黄河三角洲开发规划,规划了一港五区七大产业,为率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借势发展,莱州在整个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中处于为桥头堡的位置,烟台其他县市区如何融入黄河三角洲的开发,我们借助莱州桥头堡的地位做了谋划和规划。首先,产业对接,把烟台其他县市区自身的优势结合黄河三角洲资源优势进行产业对接,资源共享,实现融合发展;同时基础设施对接,烟台已规划北部滨海通道,借助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发展的机遇,把滨海通道,通过莱州,把潍坊、滨州、东营整个连起来,形成山东半岛北部沿海的大通道。基础设施的连接起来之后,包括今后铁路、高速公路公路的对接,必然对整个区域的发展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和条件;第三,在黄三角开展废地发展,借助黄河三角洲充足的土地优势和其他资源优势,把我们的企业融入这个区域,借势发展。通过这样几个融合,使烟台市在整个黄河三角洲开发中达到借势发展的理念,进而推动烟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齐鲁网:郝市长刚才提到了我们莱州市率先提出了黄河三角洲的开发战略,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战略格局中,莱州市提出了"建设桥头堡,争当排头兵"的目标定位,围绕这一目标,莱州市做了哪些工作?烟台市又如何支持莱州市的发展?

郝市长:像主持人说到的那样,莱州市委市政府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中,适时提出的"建设桥头堡,争当排头兵",是基于莱州的区位优势提出的,也是莱州自我加压、争先意识的充分体现。莱州市在黄河三角洲区域19个县市区中率先完成了区域规划工作,提出了"一港五区七大产业"的发展重点。所谓一港,就是莱州港。莱州港水域宽阔,水深适中,适合建设大中型港口,在整合黄河三角洲中港口条件是最好的,去年完成吞吐量1500万吨。五区,就是依托港口条件,建设临港产业聚集区、机电和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化工产业循环经济聚集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滨海旅游度假区等"五大聚集区"。七大产业,就是临港产业、电力工业、机电和装备制造、黄金、化工、滨海旅游、现代农业等"七大高效生态产业"。一港五区七大产业的提出,就是莱州在黄河三角洲立足自身优势实现快速发展勇当"排头兵"

莱州提出规划以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常委和市政府常务会多次召开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特别是我们出台了《关于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莱州区域发展的意见》。这个意见,对莱州区域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发展重点、推进措施、以及政策扶持,都提出了明确的意见。下一步,主要从四个方面,加大支持莱州市建设桥头堡一是抓好政策落实和争取。一方面,确保我市各项支持政策的落实;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特别是在财税、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二是抓好规划引领。争取莱州市的重大战略、重点项目、重要事项体现到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当中。三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形成"建设一批、推进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把项目发展起来,经济发展没有项目支撑只是空话,应当把项目作为开发当中的重点来抓好。四是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把莱州市作为全市"三个引进"工作的重点区域,着力推进与国内外500强、央企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和项目对接和引进,通过引进,培植优势产业,提升莱州的发展层次。

齐鲁网: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功能定位,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烟台市在今后的发展中,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郝市长:高效生态经济区,我个人理解,特色是高效生态,核心是又好又快发展,总的概念是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莱州市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中,坚持高效生态的理念,全力推进环保措施,在发展过程中,以低碳、循环经济为主体,全面打造高效生态示范区。烟台市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也坚持了这样的理念。大家都知道,烟台市一直以"生态宜居"闻名,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保理念,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生态立市"的理念,坚持环保领先的理念,保持烟台青山绿水、蓝天碧海的生态宜居城市的形象。国内外很多来宾对烟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能保持这样一片蓝天碧海、青山绿水赞叹不已。我们今后将继续坚持生态立市的方针,坚持走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子,通过不懈的努力,把烟台建设成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国际性的生态宜居城市。

齐鲁网:请郝市长展望一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前景。针对烟台面临的这次历史性机遇,有什么话对烟台人民和广大网友说。

郝市长:展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未来的发展前景,我们充满信心,因为莱州市在历史上就是一个经济发达、生态文明的县级市,曾经多年在烟台市县一级当中名列首位,也在全省经济强县中名列前茅,同时也是全省首家进入全国专利模范城市的,应该说他有非常好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我们借助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的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相信莱州市会全力以赴、不负众望,利用5年的时间,推动莱州市跻身全省县域30强前八位,在黄三角经济区中实现率先发展,争当"黄三角"19个县市的"排头兵""桥头堡"

烟台市也会在真个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全面支持莱州的发展,同时把我们全市的发展也融入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当中去,现在,烟台面临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三大战略叠加的重大机遇。这样一个重大机遇对于我们烟台来讲也是千载难逢的,市委市政府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我们烟台市在整个三大重要战略中要有很重大的作为。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不负众望,在整个山东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把烟台建设的更加美好,以这样一个优异成绩向省委省政府交一份优异的答卷,也向全市人民交一份优异的答卷。

借此机会,我向长期关注烟台发展的广大网友表示真诚的感谢。感谢你们多年来对烟台市委市政府各方面工作给与的关心、支持和厚爱,也请你们放心,我们一定不辜负你们的厚望,在整个的黄河三角洲开发、蓝色经济区开发和高端产业经济区发展的工作中把我们烟台建设得更加美好。烟台人民一定会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压奋进,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加和谐、更加美丽,也希望广大网友有时间多到烟台走一走,看一看,更加了解烟台、喜欢烟台、支持烟台。

谢谢大家!

郝市长寄语齐鲁网:

齐鲁网在山东省乃至全国新闻网站中都是赫赫有名的,对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非常感谢齐鲁网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也衷心希望齐鲁网在山东这片沃土上进一步发展壮大,为山东社会经济发展包括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