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表明,研究人员在鲨鱼湾见到海豚嘴里的海绵就是一种文化形式的最好例证。瑞士苏黎士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的迈克尔·克鲁特恩是这份报告的作者之一,他说:“我们看见海豚使用海绵在海底寻找鱼类。海绵的作用可能就如同保护手套一样,这样,海豚就不会被石鱼刺到。”石鱼是生活在海底的一种带毒刺的鱼。海绵似乎还有惊动藏身在海底的鱼类的作用,在它们逃出藏身处后,海豚便会追上去。
在澳大利亚鲨鱼湾的海豚群体中,捕食技巧差不多只局限于雌性海豚及其“女儿”身上,而只有一只雄性海豚表现出同样的行为。研究小组面临的挑战是:海豚戴海绵捕食的技巧是通过社会学习(这也是文化的一种证据)还是由遗传获得的。研究人员分析了13只“海绵豚”和172只“非海绵豚”的线粒体DNA(雌性遗传的DNA),结果发现这种行为基本上是在单个家庭中由“母亲”传授给“女儿”的,这种戴海绵捕食的技巧最有可能来源于上一代。
克鲁特恩说:“这也是首次真正着眼于家庭和群体水平遗传的不同模式的文化传递的研究。如果戴海绵捕食的技巧存在Y染色体(Y染色体只存在于雄性海豚),那么只有雄性海豚会用这种技巧。如果这种技巧只存在于非性染色体之一,那么,‘海绵豚’和‘非海绵豚’在雄性和雌性中的数量可能会一样多。但这种理由似乎又不成立。我们已经排除了戴海绵捕食的技巧可能是一种遗传倾向的可能性。”
相反,研究人员推断,戴海绵捕食是“母传女”的独门绝技。雄性后代极少获得同样技巧的原因目前虽然仍是个谜,但研究小组给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雄性宽吻海豚更倾向于与其他雄性组成紧密关系,这种同盟不适合戴着海绵在海底捕食,因为这是一种耗时而独立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