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军:发挥优势乘势突破 快速融入黄三角经济区建设

来源:齐鲁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3:34:20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全国网络媒体黄三角采访考察活动开始之前,中共东营区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郑建军接受了齐鲁网记者的专访,就东营区如何"发挥优势乘势突破 快速融入黄三角经济区建设"等问题,回答了齐鲁网记者的提问。

齐鲁网: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请介绍东营区在黄河三角洲中的区位?

郑建军:东营区是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市的中心区,是胜利油田管理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军分区的所在地,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区辖4个镇、6个街道,总面积1156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人,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所涉及的19个县(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从区域发展定位、规划空间布局、产业体系构建到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各方面,东营区都处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区域。从地理位置上看,东营区东临渤海,西依黄河,北濒京津塘经济带,是环渤海经济圈和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战略节点,具有集聚生产要素、吸引各方投资和辐射周边、带动区域发展的良好区位条件。可以说,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东营市是主战场,我们东营区就是这个主战场的最前沿。

齐鲁网:东营区打造中国石油装备产业基地,是加速融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一个缩影。东营区准备如何利用自己在石油方面这个巨大优势?同时东营区还有哪些优势?

郑建军:东营区是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主产区之一,胜利油田庞大的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为石油石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有力保障。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凝聚油地校三方合力,大力发展石油装备产业,形成了集装备研发、制造、服务及内外贸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产品远销南北美、中东、非洲、东亚、东欧等石油产出国家和地区,我区被命名为中国石油装备产业基地,一年一届的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成为全国重点扶持的六大行业展会之一。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已有的产业基础,着力打造和利用好“中国石油装备产业基地”和“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两块金字招牌,瞄准国内外高端市场,以胜利工业园、中国石油大学科技园胜利园区为载体,以中国国际商会山东石油装备商会和API认证中心为纽带,以山东石油石化装备技术研发中心、中国石油装备产业基地创业服务中心以及胶体与界面、石油化学品等7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专业实验室为支撑,全力打造聚集能力强、整体效益高的石油装备高端产品集群、优势企业集群。

东营区石油石化产业基础雄厚、市场广阔,但这不并是我们的唯一优势。作为建区仅仅二十多年的新兴城区,东营区目前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在产业的培育还是城市的建设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里自然资源十分丰富,除了石油和天然气,还有储量巨大的地热、地下浅层卤水及十分广阔的沿海滩涂,可供深度开发利用。同时,东营区还是胜利油田、中国石油大学和东营军分区的驻地,拥有油地军校合作共建的优良传统。所有这些都为推动东营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

齐鲁网:为了在黄三角建设中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东营区准备了什么相应的政策来支持黄三角的开发?

郑建军:为整合各种资源、凝聚多方力量,尽快融入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大局之中,我区在国家战略的大框架下,立足区情实际,着眼打造高效生态经济,制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定。首先,立足于打造集生产、休闲、观光、生态、农事体验等为一体的高效生态农业,我区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区新型城郊农业产业发展若干扶持政策的意见》、《东营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和《东营区鼓励旅游业发展暂行办法》,区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在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及农产品特色基地发展、带动新型城郊产业发展的三产项目及企业扶持等方面,对城郊产业给予全方位扶持。其次,为进一步吸引层次高、规模大、效益好的项目落户发展,我们修改完善了《东营区招商引资政策》,通过财政扶持(奖励)、工业用地、收费、人才引进、服务保障及项目引荐人奖励等具体政策规定,鼓励投资者在东营区投资新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业生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项目,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参与东营区开发建设。第三,立足于为大开发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服务支撑,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修改完善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区财政每年设立服务业引导资金1000万元,综合运用税收优惠、财政扶持、土地政策,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重点扶持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现代金融、文化旅游、科技信息等服务业发展中的关键领域、新兴行业和薄弱环节,支持发展服务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品牌建设,全力推动我区服务业跨越发展。

齐鲁网:在机遇面前,东营区有什么规划?准备实现什么目标?

郑建军:今年是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国家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我区整体工作上水平的发力之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区委、区政府研究确定按照“团结实干、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富民强区新跨越”为目标,坚持“作风立区、项目强区、文明兴区”,努力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中率先崛起、率先突破。具体工作中,科学规划了“三带六园” 的产业布局:三带,即指广利河沿岸现代服务业隆起带、以南二路为中轴的近郊生态旅游观光带、广蒲河流域高效农业产业带;六园,即临港化工园、高端石油装备产业园、新型农民创业园、西郊物流园、现代商贸园、广利港海洋经济产业园。始终坚持“转化一产、做优二产、提升三产”的发展方向:一是坚持“转化一产”,努力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化、生态化。依托紧邻城区消费大市场的优势,积极寻求农业产业化架构中一产与三产的有机融合,努力打造集生产、休闲、观光、生态、农事体验等为一体的现代新型农业。特别是按照“高效生态”的总要求,着力转变传统生产观念,积极推广大棚滴灌、立体栽培、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等生态节能新技术,建设生态、节水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二是坚持“做优二产”,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的高端化、低碳化。发挥地处胜利油田中心腹地的优势,面向国际国内石油石化生产需求,充分利用已有的产业基础,大力发展高端石油化工、石油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优势主导产业,努力提高工业经济的规模和层次。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技术产业,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推动传统工业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三是坚持“提升三产”,努力实现服务业发展的新型化、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研发、现代旅游和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流通、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着力构建与重大产业相配套、与城市化相协调、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的服务业发展体系,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提供全方位、高层次的服务支撑。

齐鲁网:还有什么最想告诉广大网友的?

郑建军:当前,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东营区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的中心区,正在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和投资兴业的热土,展现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我们热忱欢迎广大有识之士和各界朋友到东营区参观考察、投资兴业、观光旅游,与我们携手创造更加和谐、更加富强、更加美好的黄河三角洲!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