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建军:河口区将率先走出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路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全国网络媒体黄三角采访考察活动开始之前,中共河口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聂建军接受了齐鲁网记者的专访,就河口区如何率先走出高效生态经济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齐鲁网: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请介绍河口区在黄河三角洲中的区位优势。
聂建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个大战略在山东仅此一个,历史把河口推到了实施“国家战略”的最前沿,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同时,我们也更加认识到黄三角开发给河口带来的独特优势,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首先,河口区区位优势明显,内临黄河,东、北两面环海,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是山东半岛连接京津冀的重要交汇点,是东北与中原两大经济区的通道,河口处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心位置,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地带、前沿阵地。从全省的情况看,河口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中沿海七市之一东营市的市辖区,是“一区三带”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打造东营临海石油产业集聚区的重要载体,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其次,我区具有自己优越优势。土地资源丰富,土地总面积320万亩,其中未利用地168万亩;东、北两面环海,海岸线长214公里,占全市海岸线的52%,滩涂面积广阔,盐卤储量极其丰富,是全国重要的贝类和海盐生产基地;港口优势明显,东营港和黄河口中心渔港两座港口坐落我区东部沿海;河口区是胜利油田的主产区,油气年产量占整个胜利油田的50%;生态优势明显,境内拥有十几万公顷湿地,是联合国确认的15大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开发潜力巨大。而且经过几年的持续发展,河口正在进入一个乘势而上、率先崛起的新阶段。
齐鲁网:您提到河口区将走出黄河奔大海。河口区将如何奔向大海?东营港在黄三角建设中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同时其他方面还有什么优势?
聂建军:黄三角洲的快速崛起离不开沿海开发的拉动。河口区处于环渤海蓝色经济带南线中心,是全市发展蓝色海洋经济的主战场。区域里的东营港是黄三角地区中心港口,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国家《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强化东营港的区域中心港地位,发挥临港产业区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河口区以独特的区位优势,是东营港的腹地支撑区和最强辐射区,而近期市委、市政府又启动了推动东营港及临港产业区突破崛起的重大战略。
因此,我们要发挥临海、临港优势,在积极配合支持东营港建设的同时,搞好规划,提前布局,加快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打造蓝色经济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区位、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大力布局“一区五园一带两线”的发展格局。其中的“一带”,即构筑海洋经济产业隆起带,以环渤海高等级公路为依托,大力推进沿海地区开发,实现一二三产业集聚发展。依托黄河口中心渔港,按照“港园一体”的思路,集中力量推进海洋经济产业园基础配套,搞好项目策划包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产业集聚,实现海陆联动、一体发展,打造新兴蓝色经济区。目前,渔港建设已基本完成,产业园规划编制已通过专家评审。
齐鲁网:为了在黄三角建设中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河口区准备了什么相应的政策来支持黄三角开发?
聂建军:体制机制和政策问题具有全局性、根本性、指导性,对开发建设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长期性的。立足现实需要,在政策法规允许范围内,我们勇于在产业升级、市场融资、土地运作等方面大胆探索,鼓励尝试。正在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加强对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深度研究,以便制定出更加符合河口实际的一系列政策。根据我区实际,重点围绕土地、资金等当前制约河口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确定了9个方面15项研究课题,深度研究上级政策,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围绕七大主体产业体系建设,加强调研,找准定位,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思路、重点和措施。还先后出台了关于工业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奖惩、加快工业发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等十多项政策办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优化升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为黄三角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深入开展了以向上争取政策、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为内容的“三争”活动,对土地管理和利用方式改革、金融体制创新、财税政策支持等15个方面的政策和涉及我区重点产业、重要领域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11个重大项目以及16个方面的扶持资金分解争取任务,举全区之力、集全民之智,全力争取更优的政策、更大的项目和更多的资金,实现率起崛起。
齐鲁网:在机遇面前,河口区有什么规划,准备实现什么目标?
聂建军:实施大战略需要高境界,大开发需要大思路。推进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必须要有大局观念、战略思维,必须立足黄河口,放眼环渤海,实现高点定位、率先崛起。我们先后召开了区委常委会议和有关专题会议,邀请专家学者举办报告会、研讨班,深入学习研究《规划》,科学谋划开发建设。总的思路就是,以全面实施国家战略,率先走出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道路为统领,以政策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三大行动”为载体,加快推进实施“科学规划‘一区五园一带两线’经济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五大基地,努力实现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中率先崛起”总体战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构建高效生态七大产业体系。
“一区五园一带两线”,就是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布局,规划建设以河口经济开发区为核心,以黄河口循环经济产业园、中海工业园、富海工业园、黄河口海洋经济产业园、黄河口石油装备工业园为骨干的现代产业园区;依托环渤海高等级公路,大力推进沿海地区开发,构筑海洋经济产业隆起带;精心打造神仙沟、滨海长廊两条特色旅游线路。“五大基地”,即建设黄河口生态化工基地、黄河口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黄河口盐及盐化工基地、黄河口海洋渔业基地、临港产业配套基地。在具体产业发展上,立足资源优势,全力实现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蓝色海洋经济体系、新能源产业体系、绿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生态旅游产业体系、生态水系湿地系统、生态化社会体系等“七大主体产业体系”的目标。
我们按照《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立足河口区情,研究确定了区域规划、主体产业规划、专项规划、主体产业区规划4个方面43项规划的编制任务,委托高层次的专业机构,高水平编制各项规划,尽快把总体目标阶段化、具体化,把发展思路明晰化、科学化。
齐鲁网:您还有什么最想告诉广大网友的?
聂建军:目前,黄三角规划区域内的19个县市区都在抓住机遇,你追我赶。河口区地处黄河三角洲最前沿,区位重要,责任重大,对于我们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一种“坐不住”的紧迫感和“等不起”的危机感,立足当前,要抓更要抢,抓紧干起来。我们从今年就开始着手实施,并集中三年时间,深入开展“重大项目攻坚行动”、“和谐城乡建设行动”和“机关效能提升行动”三大行动,努力提高大项目支撑带动力、基础设施承载力和政府执行力,为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强化支撑、奠定基础、提供保证。在“重大项目攻坚行动”中,今年共确定了59个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总投资达173.7亿元。其中,投资过10亿元的项目5个,工业项目就有28个。投资15亿元的华锐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基地在我区奠基开工,计划总投资60亿元的大海集团离子膜烧碱、计划总投资4.6亿元东营昊坤公司高性能动力锂离子电池材料生产项目等一批过亿元项目相继开工和签约河口。在 “和谐城乡建设行动”中,按照“准确定位、拉开框架、挖掘内涵、提升层次”的要求,加快新型城镇格局形成,努力提升区域承载能力,今年共确定了城乡道路建设、环城水系建设等18项城乡建设重点工程。在“机关效能提升行动”中,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制度建设为基础,强化执行为保障,在全区掀起一场机关效能革命攻坚战,真正使机关效能提速提质提效,努力建设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打造一流效能、构建一流环境,为实现率先崛起提供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