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天吞吐破亿吨"数字日照港"奏发展强音

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   发布时间:2015-05-20 23:35:04 

从日照港传来喜讯,截至613,日照港仅用164天,完成货物吞吐量10007万吨,同比增长24.4%

当我们深入港口采访时,我们了解到日照港有很多耐人寻味的"数字"

品牌服务 感动"122"家中西部客户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广阔的中西部地区,正逐步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石油化工机械制造基地。这些产业的崛起产生了巨大的进出口需求,从方位和运输成本上来看,新亚欧大陆无疑是运输的主通道,但日照港并没有因"桥头堡"的头衔而固步自封,而是主动出击,与铁路、检疫、海关等口岸单位一道,在临沂、南昌、西安、兰州分别举行港口服务推介会,不仅把为西部地区量身打造的"VIP" 服务内容明明白白告诉客户,更重要的是让西部的广大客商享受到更多优惠,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益。

317,中国最大的镍、钴、铂生产企业甘肃金川集团的一行人,在没有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悄然来到码头,实地检查他们一船铜精矿在日照港的作业情况,操作人员、卸载工具、生产工艺流程和现场货物质量安全措施以及日照市良好的口岸环境,给他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金川集团将逐步加大在公司中转铜精矿的份额。

2009年以来,日照港开发中西部地区新客户122家,开发铜精矿、锌精矿、脂肪醇等新货种11个,不仅成为港口吞吐量结构中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撑,而且也为中西部地区的广大客商构筑起便捷高效的"绿色"出海通道。

自主创新 跨入"5"时代

517时,日照港股份二公司自主研发的信息化汽运疏港系统流程正式上线。运用条码信息技术实现港口检斤无人值守和装卸作业票无纸化,一台货车仅用5秒时间即可完成自动化检斤,此项技术革新终结了延续长达20多年的人工过磅检斤和手工填写作业票的历史,日照港检斤作业从此跨入了"5"时代,据了解此项技术为全国港口首创。

多年来,日照港秉承"科技引领发展、创新成就未来"的科技兴港理念,强化科技兴港意识,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木片螺旋卸船法""散货三二一作业法""钢材点线面作业法""张衍益件货作业法""斗收紧镍矿作业法"等,这些自主创新方法经推广应用后,不仅大幅提高了效率,降低了设备作业时间,成本也大幅降低,为港口发展提供了持久动力。

5秒,终结了一段旧历史,启动了一个新时代,使一个传统的港口企业实现了向现代化企业的优雅转身。

精心组织 "1分钟"有多快

在港口竞争时代,时间代表着装卸效率和经济效益,也诠释着港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抢时间、抢效率,日照港岚山公司的"1分钟开钩"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1分钟"听起来很简单,就是船舶装卸要在手续办妥后一分钟内开始作业。但要做到每一条船都在1分钟内开工作业,首先要"自身硬",要求生产管理人员早计划、早协调、早组织,要在船舶靠泊的间隙内完成所有的准备工作,工属具、作业工人、装卸设备都要进入提前"战斗"状态,还要"人家"配合好,港口调度要通过代理公司要求船方提前进行"海上预配载"、问询垫舱物料、清舱等准备工作,以便港方能在靠泊后最短的时间内开始作业。

"一分钟开钩"到底能有多少效果?港口的统计员们印象最为深刻,没实行"一分钟开钩"以前,平均每条船舶作业准备阶段用时超过15分钟,按照年靠离泊8500艘次船舶计算,累计能为港口生产"挤出"2000多个小时。

挖潜增效 一升一降背后有文章

在负责西港区装卸作业的日照港股份三公司,这个刚刚成立不到10年的装卸公司,吞吐量由2008年的2145万增至2009年的2513万吨,作业量提高了17.16%,能源单耗降低了17.4%。这一升一降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玄机"呢?

三公司的秘诀就是挖潜增效。门机司机王志强提出将门机抓斗提升到船舱甲板以上的高度由6降为2,经过安全技术计算和机械生产厂家的认可,仅此一项,不仅大大提升了作业效率,而且平均每吨电能耗节约0.021度电。工勤队技术人员对铺垫布进行改进,将之前的系子改成2长腰绳,每节车皮额增费用降低到10元,一天就节约2万多元。

据了解,日照港近年来坚持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实行定额管理和对标管理,积极引入卓越绩效管理,营业收入3年净增30亿元,达到近80亿元,年均增长18.8%,港口综合能源单耗年均下降7.42%,港口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仅用164天突破亿吨,这是一个巨大的跨越。年轻的日照港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奔向“双亿”。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