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倾力建设国际知名、特色显著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23:37:24 

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中国海洋大学坚持加大教学投入, 深化教学改革, 确立了“通识为体, 专业为用” 的本科教育理念, 构建实施了以“有限条件的自主选课制” 和“学业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制” 为核心的本科教学运行管理新体系, 启动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优化了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按照新时期新内涵的精英教育目标, 逐步完善具有海大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07 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招生就业工作, 生源质量不断提高, 构建了全方位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高水平大学建设需要高水平人才队伍的支撑。学校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 按照“会聚英才、构建团队、扩大总量、优化结构” 的思路, 采取各种措施, 稳定、引进、培养人才, 使人才队伍的规模不断扩大, 结构不断优化, 水平不断提升。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和学科梯队建设为重点, 实施“筑峰人才工程”、“绿卡人才工程”、“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 和“青年英才工程”, 不断完善“杰出学科(学术) 带头人+国际知学者+精干学术团队” 的创新团队组织模式。新增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研究群体和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009年麦康森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技平台建设与创新研究取得突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强大动力。学校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努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综合办公和海洋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大楼于200910月奠基起建, 标志着国家实验室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069月成立的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已成为代表国家水平的海洋发展研究基地和国家相关决策咨询中心。以国家实验室和海洋发展研究中心为牵引, 以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7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为重要组成, 总体构成了功能互补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2010年, 管华诗院士领衔完成的“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糖库构建) 与应用开发” 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服务社会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在贡献中求发展, 主动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2004年以来, 由学校研制并不断发展完善的海浪、风暴潮和海温数值预报模式的业务化运用, 推动了我国海洋环境数值预报长足发展; “荣福” 海带、“蓬莱红” 栉孔扇贝以及“海大金贝” 新品种, 铝代铜关键连接工艺及腐蚀防护技术、系列环境友好型海洋防污涂料等一系列科技成果在沿海地区的推广应用, 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自主研发的测风激光雷达在保障北京奥运会和“神舟” 七号载人飞船安全着陆等重大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海电视抓斗成为我国深海调查的主干设备之一, 为我国深海资源原位探测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多项研究成果和学校教授提出的提高全民海洋意识的建议得到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批示, 并被政府有关部门采纳。学校积极服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 主持编制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服务青岛“环湾保护, 拥湾发展” 战略的实施, 承担完成的项目得到青岛市高度评价。

学科水平大幅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开创新局面

学科水平是体现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 高质量完成了“985工程” 和“211工程” 二期建设, 大力强化海洋与水产学科的优势和特色, 不断培育和拓展新的学科增长点, 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学科水平大幅提升。目前拥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培育学科)。据美国基础科学指标(ESI 数据库统计显示, 学校共有植物学与动物学、地球科学、工程技术3个学科领域进入全球科研机构前1%行列, 在“985工程” 重点建设高校中并列第22位。

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是现代大学面向世界、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学校坚持开放办学, 深入推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 开创了在国际对接平台上以联合培养研究生带动科研长期稳合作的新格局, 促进了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目前, 学校已与131所国际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 积极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

办学条件显著改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不断深化

办学条件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学校抓住历史机遇, 克服困难, 兴建崂山校区, 使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为学校百年基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有效推进, 教学科研基本条件进一步改善, 19个实验教学中心、77个教学实验室组成的结构完整的实验教学支撑平台, 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建成万兆网络平台, 校园网成为国内高校中规模较大、条件先进的校园网络之一。图书文献、馆藏资源日益丰 富, 特色馆藏资源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卓有成效。

体制机制是影响组织运行效能的关键因素, 为此, 学校深入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2007年努力促成教育部、山东省、国家海洋局和青岛市“四家共建” 二期项目落实, 为学校发展再次注入强大动力。进一步优化校院(系) 两级运行机制, 明确了学院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推进, 初步形成了比较规范的人才引进、聘任、培养和流动机制。推进建立与岗位设置相匹配的人才评价与绩效考核机制, 促进管理重心下移。积极推进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改革, 后勤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党建工作全面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扎实有效

党的建设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动力和保障。学校党委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 学校党委不断加强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建设, 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 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