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视点:减少海洋灾害 从预防做起

来源:厦门广电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3:39:15 

每年的5月12号是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12号上午9点,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厦门海洋预报台在厦门市轮渡码头广场开展海洋防灾、减灾的集中宣传活动。
厦门海洋与渔业局环资处 洪荣标博士: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无论国际国内都有这样一个趋向,经济发展趋海化,社会发展业趋海化,也就是说,经济布局沿海比较多,人口的迁移也趋海化,同时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还有各方面的人文因素,海洋灾害这些年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重,海洋灾害有越来越重的趋向。
今年活动的主题是“减灾从社区做起”。举办单位紧密围绕“减灾从社区做起”的年度主题,精心组织,多渠道宣传各类海洋与渔业灾害的严重危害,广泛普及海洋与渔业防灾减灾知识。
厦门市海洋预报台预报员 杨金湘:
我们都知道,2年前的今天,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的大地震,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所以国家防灾减灾司规定今天为国家防灾减灾日,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海洋灾害的知识。哪一个小朋友可以告诉我,有哪些海洋灾害?
何厝小学学生:海啸,海冰,台风。
杨金湘:你补充。
小学生:风暴潮。
杨:还有吗?
小学生:海浪。
杨金湘:厦门地处亚热带,所以海冰不会发生在厦门海域,厦门主要会发生哪些影响人们生活的海洋灾害呢,就包括赤潮,风暴潮,海浪,其实海啸对厦门来说,发生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厦门海洋环境预报台预报室主任 董剑:
海洋灾害主要涉及到我们关心的比如风暴潮,海浪灾害,赤潮灾害,还有一个海啸灾害,还有其它的次生灾害。
简要地说,海浪是海水的波动现象,包括风浪、涌浪和海洋近岸波等。海浪的灾害主要是体现在拍岸浪,会冲击防护堤及其他建筑物,常能掀翻船只,摧毁海洋工程和海岸工程,给航海、海上施工、海上军事活动、渔业捕捞带来灾难;涌浪的能量也很大,涌浪穿过抛锚的巨轮时,可能会使其从中断裂。
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的大气扰动,强风和气压骤变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风暴潮也称风暴增水。风暴潮根据风暴的性质,通常分为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和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两大类。
风暴潮灾害居海洋灾害之首位,世界上绝大多数因强风暴引起的特大海岸灾害都是由风暴潮造成的。如果风暴潮恰好与天文高潮相叠,加之风暴潮往往伴随狂风恶浪而至,溯江河洪水而上,则常常使其影响所及的滨海区域潮水暴涨,甚者海潮冲毁海堤海塘,吞噬码头、工厂、城镇和村庄,从而酿成巨大灾难。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它发生在大量海水突然被置换或转移时。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海啸发生后,巨浪呼啸,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地震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
赤潮是指海洋中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地增殖或聚集引起海水异常变色的生态现象。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通常水体颜色依据赤潮起因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而呈现红、黄、绿和褐等色。赤潮这一概念最早是因为海水变红而得名。实际上,现在赤潮已变成各种色潮的统称。
厦门海洋与渔业局环资处 洪荣标博士:
赤潮爆发后,从海洋环境来说,一个是水色变化,带一点咖啡色,又有一点红色,或者是其他的颜色。
赤潮对海洋生态环境、海水养殖和捕捞业、海洋旅游业和人体健康等产生危害。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有无毒性,赤潮划分为有毒赤潮和无毒赤潮。有毒赤潮能产生各种毒性物质,这些毒素会危害生物至死,人类若食用受毒素浸染的水产品也会中毒,严重的能导致死亡;无毒赤潮虽然不含有毒素,但是因为高度密集以及死亡分解耗氧,造成水环境严重缺氧生物大量死亡,生态失衡。
厦门海洋与渔业局环资处 洪荣标博士:
2003年我们海域爆发了有毒赤潮,有毒赤潮对我们食用的贝类,渔类,都有影响,有毒赤潮带有一些麻痹性的贝毒,也对人的神经系统影响比较大,无害(毒)的赤潮对渔业养殖生产也影响比较大。
风暴潮灾害居海洋灾害之首。我国是世界上多风暴潮灾害的国家之一。据统计,仅汉代至1946年间,我国沿海共发生特大潮灾576次,一次潮灾的死亡人数少则成百上千,多则上万及至十万之多。
厦门海洋环境预报台预报室主任 董剑:
从最近来讲是9914号台风,在厦门正面登陆,风灾结合海浪灾害,风灾这一块就不用说了,海浪这一块对我们沿岸的设施,周边沿岸的建筑物,造成损害,另外就是海上渔船,台风造成的灾害,能量是非常大的,据统计,9914号台风,厦门整个的损失在20亿左右。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沿海地区普遍开展风暴潮预报警报,尽管沿海人口急剧增加,但死于潮灾的人数明显减少,但是由于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承灾体日趋庞大,每次风暴潮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却在加重。根据中国风暴潮及海啸研究会的一项统计,中国风暴潮的年均经济损失已由上世纪五十年代的1亿元左右增加到现在平均每年20亿元,因此,我国的防潮减灾形势依然严峻。
厦门海洋环境预报台预报室主任 董剑:
厦门受影响的主要就是风暴潮,风暴潮主要是7到9月,影响厦门的台风引起的,海面的突然增水,这个就是风暴潮,如果叠加到高潮位,就会超过厦门本地区的警戒水位,就会对沿海的设施,建筑物造成破坏。
根据1949年-2000年资料统计分析,西北太平洋每年生成的热带风暴平均约28个,中心风力达12级以上称为台风的约17个。一般发生在6-10月份,比较集中在7-9月。
福建省地处台风登陆的主要地区之一,每年登陆及影响本省的强热带风暴,包括台风有2-6个,它们都不同程度地造成潮位的暴涨,但是否超过当地警戒水位,造成潮灾又决定于登陆或者影响的台风是否发生在天文大潮期及暴潮影响的严重程度。通过资料分析,解放以来到2002年,台风造成的风暴潮使厦门地区风暴潮最高潮位超过警戒水位7米的有17个,平均每三年就有一个。
厦门海洋与渔业局环资处 洪荣标博士:
1959年的8月23号,这次的台风引起了风暴潮,当时风力达到了每秒60米,引起的海水增水达到了1.4米多,当时的警戒水位已经达到了7米左右,也就是说,比较厉害的,引起当时厦门3分之一的房屋毁坏,船舶沉没,破损2千多艘,其中沉没的就达到1400多艘,对城市的居民,海上作业的渔民影响非常之大。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风暴潮发生有明显偏重的趋势。历史上17个超过警戒水位的风暴潮有10个发生在1990年以后,约占60%。可见90年代以来,厦门地区受风暴潮影响有明显增强的趋势,风暴潮最高潮位730厘米以上除了1959年5903号台风以外,其它四次都在90年代以后。
厦门海洋与渔业局环资处 洪荣标博士:
大家比较有记忆的是99年的14号台风,99年14号台风当时引起的增水也很厉害,增了1米多,大概1.3米左右,这么一个水位,99年14号台风同时碰上天文大潮,像环岛路,市内的一些低洼地带,都受淹,滨海旅游沙滩的沙不少都吹岛了环岛路上,不少的城市树木都倒伏,应该说影响非常大。
记者:作为我们政府层面怎么来预防海洋灾害?
厦门海洋环境预报台预报室主任董剑:
我们预报这块,技术这块,从进入汛期开始,我们就密切关注西北太平洋上形成的每一个台风,如果这个台风在72小时内可能会影响到我们,我们就会提前发布消息或者预报,在48小时内会影响到我们这里,我们会发布警报,24小时会影响到我们这块,我们会随时对台风的影响进行警报,把预警报的结果发送给政府,指挥防灾部门,由他们来做出防灾部署。
厦门海域的海浪灾害主要由热带气旋和冷空气引起的。热带气旋登陆时,一般可引发厦门沿海3~5米大到巨浪,最大浪高可达6米以上,其中7~9月是厦门台风浪灾害多发的月份。在秋末至春初受强冷空气影响时,一般可引发厦门沿海2~3米中到大浪,最大浪高可达4米以上。厦门曾多次遭受海浪灾害,尤其是灾害性台风海浪的严重影响,解放后引起较大海浪灾害的台风有5903、9216、9608、9914号台风。
记者:普通老百姓应该怎么来防止海洋灾害?
厦门海洋环境预报台预报室主任董剑:
老百姓应该更加关注,因为从国家到地方,都比较关注这一块,那么,应该了解这方面的基本(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关注电视上的(消息),因为我们会通过电视媒体发布消息,对这方面的情况,政府的防灾通知,要密切关注它,另外尽量避免在灾害影响期间到海边去,另外海上船舶,海上生产,应该避免在这段期间,避开这个时段。从监视,监测,预报,到政府最后的防灾决策部署,如果做得好,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因为自然因素造成的灾害损
厦门海洋与渔业局环资处洪荣标博士:
厦门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灾害的防治,尤其是海洋灾害的防治工作,这几年来市里出台的相关法规,还是政府的预案,包括防台风的预案,防风暴潮的预案,防海浪的预案,防赤潮的预案,预案制定得比较完整,适时演练,还有宣传普及预案,这几年来,这几个海洋灾害,虽然来势都比较凶猛,但是我们厦门把这个灾害影响控制到最小的程度。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